第44章 背后的老鼠仓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4章背后的老鼠仓
    搬运工没了可以再找。
    只要有钱,有的是人愿意干活。
    但这件事却给了张岳新的灵感。
    如果让父母在店里直接挂牌收购玉米,一公斤标价2.7元。
    肯定有农民愿意多走几里路,把东西拉过来。
    想到就做,他立刻给母亲刘桂芝打电话,安排收购事宜。
    接着自己再次带人去大桥乡拉货。
    从早上忙到天黑,50吨玉米终于拉完。
    带着满身疲惫,张岳回到粮店。
    结果刘桂芝的神色非常不好。
    张岳奇怪问:“妈,怎么了?没收到玉米?”
    “收到了,差不多收了一百吨。”
    张岳吓了一跳:“这么多?那你为什么不高兴?”
    刘桂芝哼道:“还不是因为刘元江,他也在收玉米,价格也是2.7元。”
    张岳没在意:“他收就他收呗,对方开的也是粮店,收点玉米岂不是很正常?”
    结果刘桂芝更怒了:“屁的正常!
    他是见我挂牌收玉米,才跟着挂牌的。
    本来我也不想和他置气,结果中午时听人说,前几天咱家收花生,他就已经跟着收花生。
    后来咱们买洋葱,他同样跟着买,还有鸡蛋也差不多。”
    张岳眼皮再跳了两下,瞬间意识到这是碰到老鼠仓了。
    老鼠仓是股市的一个专业术语,意思是操盘手在为主力资金操盘时,凭借知道的内部消息,提前偷偷通知亲朋好友建仓,并在拉升后快速卖出盈利的行为。
    刘元江的做法虽然和老鼠仓有些区别,但同样令人痛恨。
    尤其是两家的矛盾已经到达冰点的前提下。
    不过很快张岳就笑了:“没事,他收他的玉米,咱收咱的玉米,大家只要井水不犯河水就好。”
    刘桂芝依然不甘心:“可是……”
    张岳道:“妈,你就别管了,尉县的玉米咱家根本就吃不完,谁收不是收?
    而且……”
    他忽然哼道:“想从我手里占便宜?那也得看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
    第二天,张岳果断放弃下乡收购玉米。
    因为光是主动来卖的农民,已经让一家三口忙不过来。
    等到晚上盘了下库存,发现连带昨天的,仓库装了将近300吨。
    还有更头疼的事,张岳发现自家仓库完全满了。
    甚至有部分不得不暂时堆在仓库外面。
    所以到了第三天,即使手上还有充足的资金,但张岳只能停止收购。
    而刘元江又收了一天。
    他的仓库比张家大了三倍有余,可以存放1000吨粮食。
    第四天。
    上午十点,张家仓库突然出现两辆大货重卡,那种载重80吨的。
    接着十来个装车工,开始从仓库往车上装玉米。
    张岳则在旁边亲自指挥。
    刘元江也在指挥人装玉米,不过他这边和张岳截然相反。
    张岳往外运,刘元江则在收购。
    说实话,此刻刘老板的心情很好,非常好。
    自从张岳收购大豆狠狠赚了一笔后,刘元江就开始密切注意张家三口的动向。
    之前他见张立国大肆收购花生,自己就跟着尝试收购一些。
    没想到刚过两天,花生就涨价了。
    虽然涨得不多,但也让他赚了两万块。
    两天赚两万,这完全就是在抢钱。
    尝到甜头的刘元江再次把目光盯到张家三口身上,然后发现他们又在收洋葱。
    那必须跟进啊!
    当然,这时刘元江还保留着一分理智,甚至做好了亏钱的准备。
    结果又过去几天,洋葱也涨价了。
    这次刘元江赚了五万。
    很快,他又又发现张家在收鸡蛋。
    躺在床上想了一夜,刘元江决定赌一把大的。
    他亲自跑到隔壁几个县,把市面上的鸡蛋大肆收购一空。
    于是,二十万直接进账。
    刘元江几乎兴奋的疯了,同时,他已确定张家连续的几次操作定然有猫腻。
    至于原因,很简单。
    张岳现在是粮监会的正式员工,标准的吃公家饭的。
    自己一个小屁民不知道粮价变化,张岳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毕竟粮价就归粮监会管嘛!
    不得不说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妙。
    虽然全是瞎猜,但他的脑电波竟神奇的和张岳忽悠父母的理由神同步。
    既如此,那还犹豫什么?
    见这次张岳竟亲自下乡收购玉米,刘元江敢断定:
    玉米的价格一定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涨,涨幅甚至不输于之前的大豆。
    所以,自己要发财了。
    而且是发大财!
    于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