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你说这不巧了嘛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广阔无垠的平原。
    不仅土地肥沃,而且种的庄稼都是一年三熟。
    在华国,比如中州地区,一亩地可以收获六百公斤的冬小麦,和六百公斤的玉米,一共一千两百公斤。
    这放在全国都是佼佼者,甚至被誉为国人最大的粮仓。
    原因就是中州东部全是平原,加上很少有自然灾害,基本可以保证产量。
    北边的东三省虽然同样有广阔的平原,但由于天气寒冷,只能一年一熟。
    南方倒是热一点,但南方不是山就是水,并不适合耕种。
    这也是古代的王侯将相,动不动就要逐鹿中原,问鼎中原的原因。
    在农耕时代,中原地区实在太得天独厚了。
    可即使是中州,依旧无法和印度相比。
    印度那边的土地,随便撒点粮食在上面,什么都不用管,都能有不错的收获。
    如果精耕细作,加上一年三熟,产量比中州这边差不多能高出一倍。
    所以印度人在祖先还是原始人时,就不愁吃喝。
    当然,不认真种地有时候的确会挨饿。
    但最多也就是把一天三顿改成一天两顿,而且饿一饿还能减肥。
    哪像华国,每当一个封建王朝到达末期,都会饿殍千里,尸横遍野,简直是人间地狱。
    正因为此,华国人从骨子里就是勤奋的。
    尤其是种地,已经刻到了骨子里面。
    现在从种地变成拧螺丝,同样也是一把好手。
    至于印度,指望那帮把种子随便往地里一撒,就饿不着的人干活,简直就是开玩笑。
    周主任无奈摊摊手:“我也是这么和他们说的,可关键是对方根本不听。
    而且……”
    他眉头紧皱:“富士康已经在印度建了一家电子厂,反响还不错。
    印度人的懒惰现象的确存在,但只要给予一定的工作激励,很多人都能适应那种工作节奏。
    毕竟什么地方都有穷人,一个人都要饿死了,肯定会努力工作挣饭钱,那还顾得上偷懒?”
    杨红利不说话。
    关于印度的民风问题,他也是道听途说,具体怎么样并未见过,也不好过于武断。
    周主任要经过刚才的情绪发泄,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已经好了不少。
    他突然叹了口气:“既然要走,那就走吧!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能有什么办法?
    就是可惜了那么大的一个厂子,以后恐怕就得荒废了。”
    杨红利突然心中一动,随即声音有些兴奋:“周主任,你说富士康搬走后,厂子他们就不要了?”
    “废话,地是咱们的地,厂房都是他们帮他们建的。
    至于里面的设备,设备的确是他们的。
    不过这些设备用了那么多年,大部分已经老化,根本不值什么钱。
    等等,我说你小子这么高兴干什么?幸灾乐祸是不是?”
    杨红利连忙道:“不是,您误会了。
    刚才有个姓郭的人找到我,他想在中州建电子厂,被我回绝了。
    毕竟有富士康的合同在,这是不被允许的。
    现在既然富士康要搬走,刚好可以让他接手。”
    周主任抬起头:“找人接手,你没发烧吧?
    知不知道富士康有多大?那块地皮又值多少钱?
    一般人别说接手,连地皮他都买不起。”
    “对方前期计划投资三千亿,后面如果发展顺利,还会继续追加。”
    (本章完)
    (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