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镇住余淑恒,最後的莫西干人(求订阅!)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李恒决定做3个菜,一个红烧排骨,一个油麦菜,还有一个虎皮青椒。
    虎皮青椒里面加了小米辣,这是他为自己准备的下酒菜。
    余淑恒全程都在旁观,感觉他切菜做菜行云流水,极具观赏性。
    她不由问:「你几岁开始做菜的?看你样子应该做很多年了吧。』
    李恒回忆说:「8岁,还是9岁的样子。」
    余淑恒异:「这麽早?」
    她从小生活在蜜罐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想要什麽就买什麽,
    看上什麽就有什麽,同龄人也好,大人也好,亦或是长辈,见到她全是夸赞。
    活了这麽多年,几乎没有人件逆过她,而今晚的李恒却是个例外,竟然一言不合就斗气,还斗得她没点脾气。
    她当时脑海中情不自禁浮现出一个念头:有才华的人就是这麽有骨气,就是这麽任性!
    这反倒是让她对李恒愈发欣赏。
    如果他的大作家身份,成功让他进入了余淑恒的视线。
    那麽音乐上的泼天才华,算是投其所好,歪打正着,让同样爱音乐的余淑恒对他更加看重。
    当然了,就算他是一个普通人,碍于润文的面子,她也不会让他在复旦吃亏。
    但他凭本事挣来的尊重和别人看情面给予的完全不一样,不在一个层面,也不可同日而语。
    条件优渥的余淑恒无法想像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就学着做饭的场景,很惊讶,
    然后又释然。
    要是李恒跟自己一样,从小什麽都不缺,没有经历过困苦,可能也写不出来那麽有深度的《活着》和《文化苦旅》,也创作不出《故乡的原风景》和《最后的莫西干人》。
    这就叫有得有失吧。
    困难对他来说是一笔很宝贵的财富。她这样思量。
    李恒把虎皮青椒装盘,回答道:「还早?其实不早了,我们村有些小孩五六岁就开始放牛捡柴,我已经算是比较懒得那一批了。」
    余淑恒顿时生了兴致:「听你这麽说,我忽然想去你们老家看一看。」
    「可以啊,到时候叫上王老师一起,我给你们当导游。跟你讲,我们那高山地方,也许什麽都不如沪市这样的大城市,但论山清水秀和野味,绝对能令你满意。」李恒绘声绘色夸赞自己老家。
    「好,等有时间了,我叫上润文走一趟。」
    她其实是有些好奇的,是什麽样的小镇,能孕育出肖涵那麽精致的人,如同精灵一般。
    也好奇李恒的父母是什麽样的人?能培养出这麽优秀的儿子。
    三个菜,她端一盘红烧排骨,李恒拿着油麦菜和虎皮青椒上了二楼。
    气氛都这了,下酒菜也有了,两人没有问对方还行不行的问题?
    就一个字:喝就完事了!!!
    茶几上的茅台是500毫升装,之前两人已经喝了三杯,还剩半瓶多点。
    余淑恒边倒酒边说:「好多年没开喝了,今晚破个例。」
    他说:「来,乾杯。」
    余淑恒笑了下,酒杯碰在一起。
    Ps:求订阅!求月票!
    今天不得劲,坐着坐着就睡着了,三四次了,唔-—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