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一山不容二虎,前奏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余老师,尔后朝李恒浅浅地笑一下,没说去,也没说不去。
    吃完雪糕,三人进了琴房,正式为纯音乐专辑的事情忙碌起来。
    接过琴谱,李恒打一眼就呆住了。
    他惊讶问:「不是?合着你们是没睡,没日没夜在编曲是不是?9首曲子竟然完成了6首?」
    余淑恒说:「只是一个初步编曲,毕竟你才是主角,少了你的乐器配合,很多地方我和诗禾没法进一步验证。」
    这也是余老师亲自去浦东鞋厂接他回来的原因之一。
    眼瞅着暑假过去了四分之一,时间不等人,没有任何废话,三人很快又忙碌了起来。
    不过相对于学过整套乐理知识的周诗禾和余老师,李恒只能算是个半吊子,
    在编曲上只能根据后世的记忆和经验偶尔提供一些建议,而具体怎麽操作,还得是看两女。
    纯纯地,在某种程度上他就是一个工具人罢了。
    不过有一说一,每次在旁边听余老师和周诗禾讨论时,他总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无形中能学到很多东西。
    望着余老师和周诗禾为一些分歧争论得有来有回时,李恒暗暗感慨:这就是正牌音协成员的实力吗?
    都能叫板巫漪丽大师的关门弟子?
    反正他以前挺爱显摆钢琴技艺的,可自从认识周诗禾以后,嗯哼,他娘的老实了好多吧多。
    大多时候,他宁愿倾听周姑娘弹,
    都不愿意自己上手。
    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自己和人家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彼此之间有一道鸿沟。
    不过他这个工具人也不是白当的,除了偶尔灵光一闪提一些金点子之外,主要是起一个缓冲作用。
    早在当初京城春晚排练时,他就瞧出了端倪:余老师和周姑娘气场不太合。
    按农村的土话来讲就是:两女非常有才华是不假,但也都有自己的主见,经常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看着面前两个气质迥异的大美人,李恒脑海中情不自禁钻出一个词:同性相斥。
    虽说她们没有闹过嘴,可时不时会因为不同意见而沉默半天。往往这时候李恒的作用就影显出来了,打打圆场啊,或者用幽默地题外话活跃气氛啊。
    每当这个时候,每当他不遗馀力说笑时,聪明的两女都会配合他,无形中把关系缓和下来。
    在她们中间起润滑剂作用,这也是余老师接他回来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吧。
    同时也难怪,周姑娘明明不太敢晚上一个人住,可就是不去找余老师,不去25号小楼睡。而余老师也没有发出邀请。
    或许,冥冥之中两女都清楚,保持适当距离才是她们最好的相处方式。
    讨论着讨论着,又出现分歧了,听她们各自阐述对曲谱的理解,李恒心头骤然蹦出一个念头:若是在古代皇宫,两女会不会拉帮结派,把后宫搅得天翻地覆?
    「李恒,你觉得谁的和旋更好?」
    就在他思绪飘飞之际,正为《夜莺》编曲而出现分歧的余淑恒抬起头,问她和诗禾的哪个想法更适合?
    周诗禾也恬静地看向他。
    哪个和旋更好?
    李恒要求两女前后连贯地演奏一遍,等到内心听完,他凭感觉说:「诗禾的和旋有种大自然的声音,具有平衡之美,可能更匹配《夜莺》这首曲子。」
    闻言,周诗禾低头看着钢琴,灵巧的小嘴儿微微都起,不过持续时间非常短暂,下一瞬又悄无声息地收敛不见。
    其实关于《夜莺》的和旋,她和余老师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意见不合了,今天是第5次。
    前面6首曲谱,两人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争论,但都在争论中达成了统一观点。可唯独这首《夜莺》,两女各自坚持己见,一时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只得暂时搁置,余淑恒乾脆开车去浦东,把正儿八经的主角李恒给接了回来。
    两女尽管没有相商,却在此事上很有默契,由他做选择。
    他偏向谁的,就用谁的和旋。
    而事先李恒不知道周诗禾和余老师在暗暗较劲,听完后,他只是很客观地表达了他自身的感受。
    余淑恒看了看他,又隐晦地瞥眼周诗禾,「曲子是你创作的,你更有发言权,那就用诗禾的。」
    余淑恒没有小肚鸡肠,而是「愿赌服输」,大大方方地妥协。
    有了李恒的拍板,横在两女之间的石头消失不见,进度再次加快,从下午到晚上,《夜莺》这首曲谱的初步编曲总算完成。
    晚上9点过,余淑恒看下手表说:「不早了,忙的晚餐都没吃,都有些饿了。
    家里有面条,李恒你去下三碗面条吧,老师去洗个澡。」
    见余老师站起身,李恒跟着站起身:「成,老师你洗漱完就过来,我先炒个哨子。」
    余淑恒微笑点头,离开了27号小楼。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