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蓄势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993章蓄势
    当前的大明,在朱由校眼中就是一盘棋,所辖疆域没有好坏之分,凡是明疆,皆记挂在朱由校心里。
    但是发展就会有取舍。
    这就是现实。
    尽管现实显得那样残酷。
    正如水利总署今后要做的事,想要搞好做好,就必然要牺牲一部分群体,唯有他们用一辈子,去默默无闻的奉献,围绕全国性的水利,才能在日积月累下,一点点去改变,甚至有朝一日,即便有一部分人会因此名传天下,但奋斗在一线的人,也不会有人去关注,去留意。
    因为他们太普通了。
    但正是这种普通,才能创造奇迹。
    “陛下,照这种趋势来看,即便国库纾解了,把内帑也带上,可这种财政开支的压力,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在悄无声息间,针对水利的廷议结束了。
    水利总署所辖一应职官离开西苑,甚至有不少人离开京城,赶赴他们各自任职地,但一场新的廷议却也拉开帷幕。
    南书房大臣凌义渠,表情异常凝重的禀明实况,在玉熙宫的其他南书房大臣,一个个表情也都差不多。
    “水利总署要做的事,即便有刘荣嗣他们在中枢争取,可想要让黄河、淮河、运河几处直隶厅,前期的种种部署推行起来,这至少要三百万才够。”
    “臣此前整理了户部的奏疏,国库是有金银,但这些金银都已有数了,即便能挤出来一些,最多也不超一百五十万,剩下的恐要内帑来兜底。”
    “但是内帑这边需要追加,需要扶持的类目太多了,还有,在今岁有数百万的债券要兑付,即便有新币衍生的铸币税平衡,可内帑能动用的储备也不多了。”
    朱由校眉头微蹙,听着凌义渠所讲,他知道凌义渠讲这些,不是想推诿什么,更不是想逃避什么,这是在隐晦的向他表明一点。
    陛下啊,照您这样的钱速度,即便现在还能周转下去,可时间久了,这追加的太多,早晚是要出大问题的。
    今下的南书房,压力是最大的。
    甚至比内阁压力还大。
    因为朱由校要做的事太多,且有不少都已促成并推动,这使得有大批资源,必须要倾斜到这些领域。
    理藩院这边。
    军务院这边。
    少府这边。
    京营这边。
    一桩桩一件件事在推动,都是需要钱来支撑的,在不知不觉间,以少府对外颁售的债券规模,已达到很惊人的数字。
    说来也是奇怪。
    别看到眼下的大明,有一些地方在动荡,甚至是中枢这边暗潮汹涌,朝野间讲什么的都有吧。
    但是少府颁售的债券,只有有问世的,就必然会遭到疯抢,这固然与颁售债券,不再只与皇庄田亩锚定,还跟少府所辖不少产业锚定相关,但更多的也有一个共识,已然在大明腹地传导下来。
    少府颁售的债券信誉极高,关键是真的保值啊。
    在过去颁售的一期期债券,别管规模有多大,别管当时的时局怎样,到期就兑付本金这件事,根本就没有一丝犹豫的。
    这也是朱由校一直强调的。
    涉及债券的,不管内帑压力多大,哪怕是挪用一部分专项银,也必须要足额足息的到期兑付。
    这关系到国朝信誉。
    新的币制想真正扎根,不是说把旧的钱法,制钱,钱局先后废除掉,让币制,新币,造币局逐步填补上,就能高枕无忧了。
    这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
    那就是信誉。
    这也是为什么,朱由校对待打击私铸,滥铸,别管是旧的制钱,亦或是新的龙币,态度都是一致的原因。
    因为宝钞这件事,经历朝的反复与泛滥,使得大明在某些方面的信誉,其实是被硬生生砍断一大截。
    毁掉容易。
    恢复却难。
    但别管是这有多难,朱由校都必须要做好,新的币制一旦能扎根下来,先在大明境内逐步推广,这每年的铸币税规模,就是一笔很庞大的存在。
    而在这过程中,大明在不断地对外渗透,在绝对坚挺的币制下,叫周遭的国度或势力都接受大明龙币,那又将是一笔很庞大的财源。
    当然。
    想要支撑此事做下去,大明就必须掌握丰富的金银矿,所以朱由校瞄准了南洋,与此同时,还有一处地方,被朱由校记在心里,那就是东倭!
    或许现在的大明,尚无法渗透进东倭吧,甚至是控制住东倭的一些地方。
    但别急啊。
    等到朝鲜这一虹吸区域,被大明吸吮的差不多,之后转向常态驻扎,那么围绕朝鲜的陆海军,一旦完成了改制,完成了整编,大明就将设法渗透进东倭去。
    “说这么多,至少到眼下,不管国库的情况怎样,内帑是能兜底的。”朱由校收敛心神,看向南书房诸臣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