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其他人表演者也没把注意力放在李谷一等人身上,只是低头做着自己的准备,蓝毅夫坐着发呆。
唯有汪兆赛,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第一次感受到这首歌磅礴大气而不失朴实真挚的情感,第一次感受到这首歌铿锵有力的前奏和波澜壮阔的气势,这都让他极为震撼,并为之感动,然后,眼睛不由自主的就红了。
年纪大了,受不了这个,一首歌听完,他用力的揉了揉眼睛,尴尬的对蓝毅夫说:“刚刚有沙子吹进眼睛里面了。”
蓝毅夫已经见怪不怪了,他问:“后面还有好几首歌,汪老师还要听吗?”
汪兆赛缓过来了一些,他说:“这歌唱得真好,我以前怎么没有听过?是新歌吗?”
蓝毅夫点头:“对,还没有正式公开演出过,现在只是内部进行排练。”
“那后面的歌和这首歌一样吗?”
蓝毅夫看了看前排的几人,有两个是唱《爱我中华》的,另外唱《牧羊曲》郑绪岚,唱《美的歌》的苏小明,唱《回娘家》的朱明瑛。
他回答:“还有一首新歌。”
“那就听。”
把全部四首歌全部听完,汪兆赛才欲犹未尽的与蓝毅夫离开。
中午,蓝毅夫叫上朱灵,李克纯,小胖子,李狗蛋四人陪着汪兆赛一起去外面的国营饭店吃饭。
几人知道了汪兆赛是蓝毅夫的责任编辑,对于编辑也挺好奇的,于是便问东问西,好不热闹。
闲聊间,小胖子无意间说了一句:“我要是像蓝哥一样,能写出一首《祖国不会忘记》,我就心满意足了。”
旁边的李狗蛋嗤之以鼻:“你要想达到蓝哥的水平,再学五百年吧……”
两人是在开玩笑,可汪兆赛却身体一震,不敢自信的看向蓝毅夫:“那首歌,是你写的?”
李狗蛋听汪兆赛这话,愣了愣:“你不知道?”
汪兆赛看着微笑不语的蓝毅夫,摇头:“他没说。”
李狗蛋立即兴奋了:“汪老师,我跟你说,蓝哥可不止写了一首《祖国不会忘记》,他还写了……”
在李狗蛋的一阵吹嘘之下,汪兆赛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这个年轻人不仅仅是在文学上有天赋,其在音乐上也有不小的造诣。
他不由得感慨一句,人才啊!
酒足饭饱以后,汪兆赛叮嘱蓝毅夫,《伏羲伏羲》这篇小说一定要好好写,写好了以后就立即联系他,他亲自过来取稿,然后就离开了。
第二天,1982年第十二期《人民文学》发刊,蓝毅夫早早的就去书店排队,然后第一时间买了三十本。
别的啥事不干,蓝毅夫骑着摩托车第一时间回到了北影厂,把一份《人民文学》递给了郭凯。
郭凯早已经看过《红高粱》的剧本,对里面的剧情心有了然,但接过蓝毅夫递过来的杂志,他还是认认真真的从头到尾的读了一遍,然后珍而重之的给予了蓝毅夫穿越以来的第一个肯定。
“写得很好,师傅为你骄傲。”
蓝毅夫嘿嘿笑着说:“师傅,我会继续努力的。”
除了给师傅以外,蓝毅夫留了五本给师傅送人,另外再给了曹红祥以及肖矛每人一本,然后就是门卫楼大爷了,两人是一起抽烟的交情,他也给楼大爷送了一本。
又去了央音,给刘凤兰教授送了一本,得到了刘凤兰大大的夸赞。
然后是央视的王峰,师叔,黄一赫导演,邓在军导演,以及龚雪,钱丽丽,姜坤,马骥,周雪,吴爱国,朱文钊……一圈转下来,送出去了二十多本。
最后回到中央乐团,又亲自送了一本给团长周梦以及他的助理李建国,还有交响乐团的周学长,以及他的老师李德伦。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讨要,蓝毅夫乐呵呵的把最后两份也送了出去。
蓝毅夫这样的行为要是放在后世,那肯定算是张扬的,可在这个文人受到尊敬,作家写了一篇小说便恨不得让所有人知道的时代,他的行为便显得很是正常。
唯一特殊的是,别人只是宣传,可舍不得真金白银的买书去送人,要知道现在买书可是很贵的。
但蓝毅夫舍得,这是他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他作家这一身份的开端,同时也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取得的第一份成就,当然得好好的纪念一下。
生活,总得自己创造一些仪式感,这样人活着才有生气。
朱灵见蓝毅夫把所有的书都送出去了,她幽怨的看着蓝毅夫。
蓝毅夫嘿嘿一笑,在她耳边悄悄的说:“我给你准备了特殊的礼物。”
朱灵明媚的眼眸亮了亮:“是什么?”
“晚上你就知道了。”
晚上,蓝毅夫把一个礼盒送给了朱灵。
朱灵打开一看,只觉得惊喜袭来,她没有想到蓝毅夫竟然把一件对于作家最重要的东西送给了她。
手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