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七五总结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而且,东非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如此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东非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平衡,除了东西海岸两个前世经济增长极以外,东非中部和南部的发展也并不逊色多少。
    近些年,随着东非南方经济的松绑,该区域已经成为东非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
    这主要得益于三点,首先是南方本就是东非资源最富集的区域,各种主要工业发展原材料都不缺。
    其次,是近些年东非一直加强巽他海峡航线还有对南洋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这对南方也是一项重要利好。
    最后则是南方的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南非高原地区的水资源问题,促进了内陆工业发展。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就让南方经济和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并且直接让马普托和新汉堡港两座城市人口挤入百万俱乐部。
    “1935年,帝国钢铁产业也有新的突破,在大萧条期间,帝国钢铁是唯二维持正增长的主要大国,截止到1935年底,帝国钢铁产量已经突破六千万吨,远超其他国家。”
    “石油,铜,电力,水泥等等,产量都排在世界首位。”
    “汽车产量也重回世界第一,年产量超过四百万辆,家电产业规模继续稳居世界第一位。”
    “航空工业,化学工业,煤炭开采,船舶制造,机床等也排在世界第一梯队。”
    在七五规划以前,东非的工业整体质量是不如德国的,但是七五规划完成时,东非工业不仅体量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工业质量也已经不逊色于德国。
    这也意味着自二十年代以来,东非的经济调整和产业升级,基本完成,东非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工业第一大国和强国。
    即便在一些东非不擅长的工业领域,目前和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强势产业,差距已经拉到了最低,就比如德国机床和化工产业,英国的船舶制造业,至于美国,并没有完全强于东非的工业大项。
    即便在美国的优势产业领域,也只能和东非打个平手,各有所长。
    自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以来,东非借助这个窗口期,在高端产业和科研领域,就实现了对美国,德国的全面追赶。
    美国原本就和东非一样,都是重量轻质的工业大国,但是,在二十年代,东非就已经调转了车头,并且借助经济大萧条的东风,顺利对欧洲实现了追赶。
    “在七五期间,帝国轻工业发展也十分突出,包括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家电产业都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国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如今帝国已经是一个轻重工业并重的工业大国,没有明显短板,同时第三产业也在飞速崛起。”
    一直到20世纪初,东非都是一个产业结构十分不均衡的国家,就和现在的苏联一样,轻工业发展比较落后。
    毕竟东非全面开放市场也就是1910年后,而通过这十多年的发展,东非的轻工业也彻底爆发,缩小了和欧美国家之间的差距。
    “七五规划期间,我国的重工程项目,除了卡布拉巴萨水电站以外,也基本完成,包括电气化铁路,水电项目,海外铁路项目等等,在七五规划期间,国家完成了一系列重点工程建设。”
    “这也是帝国摆脱经济大萧条的重要原因,并且维持了东非经济的稳定增长。”
    关于卡布拉巴萨水电站的建设,在七五规划期间没有完成,完全在东非政府的心理预期之内,毕竟当初实施这个工程项目以前,东非的计划就不是在七五期间完成,而是一直延续到八五期间。
    而按照现在卡布拉巴萨水电站的建设进度,再过两三年时间,就可以竣工。
    在七五规划期间,海外工程项目是东非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其代表就是北非铁路,同时,东非在海外殖民地和南美也修建了不少基础设施项目。
    “总的来说,帝国的七五规划,基本顺利完成,成功让帝国工业和经济在整体质量上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稳固了帝国第一工业大国的地位,实现了经济上的高质量发展,补齐了几乎产业领域的所有短板。”
    “使得帝国工业和经济发展速度,稳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苏联。”
    苏联现在的发展速度,完全建立在苏联基础薄弱,所以更容易出成绩上,对于这一点,东非政府倒是并不怎么担心,毕竟这也是东非曾经走过的路。
    不过,苏联工业发展的速度,对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震撼就比较深刻了,尤其是对德国而言,如果不是吞并了奥匈帝国,恐怕德国在苏联旁边都睡不好觉。
    弗里德里希皇储这时候总结说:“七五规划期间,是帝国经济和工业发展相对困难的时期,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尤其是世界局势的动荡,让帝国失去了不少海外市场,同时世界经济大危机背景下,帝国也受到了波及。”
    在七五期间,因为欧洲局势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