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南美标杆城市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平洋沿岸港口,然后运送到阿拉斯加。
    这无疑扩大了两国的收入,也验证亚松森—利马铁路对沿线国家的带动作用。
    玻利维亚和秘鲁可能享受不到这次机会,因为两国的支柱产业是矿业开采和出口,粮食生产远不及乌拉圭和巴拉圭两国。
    当然,亚松森—利马铁路对于两国的长期发展显然也是有益的。
    对于弗里德里希皇储的建议,恩斯特表示了认同,他说道:“阿拉斯加这次粮食进口并不是小数目,即便乌拉圭和巴拉圭加在一起,也不可能满足这么大的需求量。”
    “至于帝国本土,我们本来就有自己的农业发展战略,所以并不急于一口气吃下这么大一块蛋糕。”
    东非的粮食生产是带有典型计划性特征的,相较之下,反而是经济作物种植的市场性更高。
    因此,现在从东非本土运输大量粮食到阿拉斯加,并不一定是好事,这会破坏东非原本粮食作物的政府规划。
    当然,东非自己不吃这碗饭,也不可能便宜英国和美国等粮食出口大国,虽然从美国,加拿大进口粮食到阿拉斯加更划算,所以用来和一些中小国家作为谈判的筹码,再合适不过。
    ……
    巴拉圭,亚松森。
    得益于巴拉圭政府长期以来,坚定不移的抱紧东非大腿的发展战略,近些年来,其首都亚松森的发展可以称得上是日新月异。
    在1930年的统计,亚松森的人口首次突破了二十万,并且还在持续发展中,现在应该已经达到二十多万。
    首都人口超过二十万在世界范围并不算太突出,但这对于巴拉圭这个小国来说是一个很关键的数据,这代表了亚松森的经济活力和未来发展前景。
    要知道前世亚松森在20世纪三十年代末,总人口才勉强突破十二万,而在1935年,可能刚刚突破十万,这也就意味着本时空下,亚松森的人口是前世同期的至少一倍以上。
    而同时期,南美人口明确超过二十万的城市也才不到十个,其中巴西最多,有五个城市人口都超过了二十万,其次是阿根廷有三个,其他在列的国家各一个。
    换句话说,人口超过二十万的城市,在南美绝对算得上“大城市”,而亚松森在人口上就成功迈入了“大城市”行列,并且还要多出不少。
    比如说哥伦比亚的波哥大,还有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人口可能就在二十万这个门槛上徘徊。
    而亚松森除了人口稳稳达标以外,经济等数据上显然更强,毕竟亚松森可是东非扶持下打造的“标杆”城市。
    对于亚松森的发展,乌拉圭的商人巴尔塔萨就深有感触:“现在巴拉圭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已经完全走出了上个世纪战争的伤痛。”
    “尤其是近几年,亚松森的经济发展在整个南美都首屈一指,现在亚松森—利马铁路完工,亚松森未来二三十年里全面超越蒙得维的亚或许都不是问题。”
    蒙得维的亚也就是乌拉圭的首都,单以经济总量和人口而言,蒙得维的亚现在肯定远远超越亚松森这个后起之秀。
    毕竟蒙得维的亚本身发展历史早,亚松森上个世纪遭受过战火的极大摧残,整个国家几乎都被掏空。
    同时蒙得维的亚作为一座海港城市,经济发展上本身就有先天优势。
    目前蒙得维的亚的人口就超过五十万,在六七十万左右,是亚松森的两倍以上,放在整个南美地区,蒙得维的亚人口也能排进前五。
    可是现在巴尔塔萨居然担心蒙得维的亚未来被亚松森超越,就可以看出他对现在巴拉圭的看好。
    他的儿子布鲁姆这个时候也说道:“亚松森应该是经济危机期间,南美唯一经济逆势增长的新晋大城市,这几年就和吃了补药一样,飞速发展。”
    “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不过光是看亚松森的城市建设,就可以看出巴拉圭政府近些年来治理能力的提升,明显比我们蒙得维的亚更有秩序和规划。”
    亚松森的高速发展,或者说城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恰好是三十年代开始后。
    虽然说在二十年代世界经济的黄金发展期,亚松森的经济增速也很不错,但是当时亚松森的经济规模并不成型,还在对其他南美城市进行追赶,所以城市建设水平并不突出。
    至于为什么会在三十年代发生惊人的变化,一方面是亚松森的人口规模积累足够了,另一方面也受到东非的深刻影响。
    巴尔塔萨就说道:“在19世纪末,东非虽然已经和巴拉圭建立了比较紧密的联系,但是东非真正开始大力扶持巴拉圭是20世纪以后的事,尤其是一战以后,这种力度明显得到了加强。”
    “加上当时巴拉圭初步走出战争阴影,人口和产业已经得到一定的恢复,所以东非对亚松森的帮扶才开始发挥作用。”
    “而进入三十年代,因为和东非经济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