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版税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也没有犹豫,“臣愿意继续留在大本堂,为陛下教导皇子皇孙。”
    朱标点了点头,面上的笑容平淡,眼中的目光也透着不易察觉的疏离,接着他看向了方孝孺,“你愿意继续留下来吗?”
    “臣愿意为陛下和殿下出力。”方孝孺恭敬地回答。他可一点也没兴趣回老家去。
    “如此甚好。”朱标的目光落回到了李,苏二人的身上,“既然二位先生愿意继续为朝廷效力,那还请有劳二位共同出任这次科考的考官。”
    李,苏二人都是一惊。一旁的方孝孺则是无比的羡慕。
    “敢问这次的主考由谁来担任?”苏伯衡问。
    “自然是我的父皇。”朱标答道,“我想关于这次考官的人选,二位之前应该也是有所耳闻的,除了二位是主要候选人之外,还有宋讷,吴沉,詹徽,原本孔讷也在其中。”朱标摇头,“总之,父皇对这次科考很重视,还望二位不要和孔讷一样,让他失望。”
    “臣心中有数,一定不让陛下失望。”李希颜郑重地行了一礼。
    “臣也是。”苏伯衡附和道。
    等朱标离开大本堂后,李希颜让方孝孺先去给皇子,皇孙们上课。接着便很是郑重地向苏伯衡发出了共同散步的邀请。
    清澈的小湖边,两个老人面上的表情虽然都很平静,但眼神中的凝重却难以掩藏。
    “你是因为允炆那孩子才留下的?”李希颜直言问道。
    苏伯衡没有藏着,“是,你呢?”
    李希颜点头,“老夫也是这般想的,朱允炆应该就是大明的未来了。我等应该更加用心一些,团结一些。我们已经老了,实现天下大同的希望,只能留给后来人了。”
    “是啊,该团结一些了。不止是允炆殿下的教育问题,这次的科考,我们也不能陷入到一些无谓的争斗当中去。毕竟孩子们不分南北,学的都是圣贤之道。”
    “平仲先生所言甚是,我等共勉吧。”
    “共勉。”苏伯衡回应道。
    “共勉?”李善长苦笑一下,“陛下,您就不要打趣我这个老头子了,臣为陛下办事是天经地义的,可不能用共勉这么重的词,否则就真是折煞老臣了。”
    老狐狸,朱元璋在心里啐了一声,“既然你愿意帮咱当这个考官,那就准备一下,明日午时就进入贡院,在阅卷结束前,可就不能再出来了。”
    “臣明白了,那臣这就去准备。”李善长起身行礼。
    “等等,还有个事,咱处理孔家的方法,你觉得合适吗?”
    李善长思考了一下,回答道:“这实在是要看陛下最终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他顿了顿,注意到自己这老战友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后,继续说道,“臣不敢揣测陛下的圣意,但臣能猜测得到,此事之后,各地士人恐怕都会在心中对陛下生出一些微辞,特别是那些负有盛名的大儒。”
    “也就是说,学子们的这种情绪不会太重。”
    “他们当下,还没有心思去思考这个问题,也看不明白这件事背后的关窍,不太明白这件事对他们的影响有多深。在这一点上,他们和那些读书老成的士人相比,还是差了一截。”
    朱元璋不住地一笑,“你倒是坦率。”
    “臣一向对陛下开诚布公。”李善长非常诚恳地说道。
    朱元璋清了清喉咙,压制住了自己想大笑的冲动。“你觉得,该如何化解此事的影响。”
    “很难化解,哪怕陛下重新立一个衍圣公也很难消除此时一些读书人心中的芥蒂,毕竟这些人能看出来,陛下这次清算孔家究竟想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什么目的?”朱元璋问。
    “将一直掌握在士人手中的教育权力,收归到陛下您自己手中的目的。”李善长很直接地回答道。
    朱元璋看着李善长的眼里染上了些趣意。他在心里快速得出了一个结论,这只老狐狸恐怕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打算把自己装扮成这副模样了,一个诚恳的,智慧的,主动为君分忧的老臣。
    “你说有一些人会知道咱的想法,那他们敢公然说出来吗?”
    “不敢。”李善长微微摇头,“这种事直接关系到人心的安定与否,如果人人都知道了,那就不是陛下和他们斗了,而是他们自己内部也要全面的斗起来,所有人都不能幸免。”
    “那就好办了。”朱元璋活动了一下自己的脖子,“这个衍圣公,咱是不准备复立了,但咱决定弄一个叫版税的东西。”
    “税?”李善长不解。
    “不是咱去收。”见李善长那困惑的表情,朱元璋笑道,“是咱付钱给人家。这么说吧,就是孔夫子的那些学说出成书以后,每卖出一本,孔家的家主都能从这卖出去的书里分到两成或三成的收益。这可是天下学子都要读的书,每年的收益足够孔家的人过上富足的生活了,而且只要大明在,孔家就会永远享受到这一待遇,毕竟是他们老祖宗写的东西嘛。更重要的是,这笔收益咱直接交给南孔并不会引起北地士子太大的抵触。”
    李善长愣住了,还能这样做吗?“此法,实在是……”他找不到任何语言来形容了,只能不断地在心里感叹自己这位陛下的天才。
    “你好像看出来咱的用意了。”
    李善长苦笑一下,郑重行礼道,“陛下此法比设立衍圣公要高明万倍!”
    “说来听听。”朱元璋一脸期待地看着眼前这个依旧聪明的老家伙。
    李善长见状,难免神情一怔,这样的对话让他想起了过去的那段日子。
    “此法不仅彰显了陛下对圣人之道的重视,对孔家的恩荣。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想推行此法,就必须要有专一的印书和卖书渠道,并且,保证每一本书都有账可查,否则不可能做到对所谓版税的计算和支付。臣想,当今天下有能力做成此事的,恐怕只有陛下手中的明宣部了。”
    朱元璋大笑了一声,轻抚了一下自己的胡须后,说道:“你还是那么聪明。明宣部下辖了一个出版局,会负责天下正版书籍的刊印和出售。当然,咱也没有那么多人专门去帮咱卖书,所以咱准备签一些代理商把这些书卖到整个天下去。”
    李善长了然,“一旦出版,贩卖全都需要由朝廷来完成,那孔家就彻底失去了独立的闹事资格。”
    更重要的是,为了能让自己家的书赚更多的钱,孔家恐怕会大力支持朝廷对科举的任何改革。李善长想到了更深的一层。
    朱元璋知道他能想到这更深一层去,所以直接说道:“以后,这种出书模式将会彻底推广开来。谁写了一本书,谁创作了一本诗集,都可以通过朝廷获得一份终生的版税收入,如果这本书能如孔子的那些学问一般,能传世千百年,那他的子孙后裔就能吃这个版税千百年。”
    “陛下,此法一出,天下士人便会不知不觉,彻底的依附于朝廷,依附于陛下了!”李善长由衷地感叹道。
    朱元璋淡淡一笑,在心里说道,这还只是第一步。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