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天人感应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白了这落雷的原理,老臣便算是明白装避雷针的根由了。”
    朱标听出了唐铎话里有话的意思,于是追问道:“什么根由?”
    唐铎淡笑摇头,“不可说,不可说,还是等陛下以后亲自在报纸上说吧。”
    “你也是个老狐狸。”朱标浅笑评价道。
    这段有些没头没脑的对话,听得周围的人都有些发懵,直到朱标再次对张玉讲解起了安装避雷针的事情后,一众大臣才知道,唐铎嘴里的不可说是什么意思。
    “当下的大明要做很多事,这些事看上去可能会有些离经叛道,所以免不了会冒出一些反对的声音。”朱标说着,眉头微皱,“但反对也是要有一个由头的,你说这由头是什么最合适呢?”
    张玉欲言又止,最终回答道:“臣不知道。”
    “你的确有一份难得的持重。”朱标赞许地点头,接着仰头看了一下那碧蓝的天空,“这最合适的由头自然是就是上天的警示了。”
    跟在朱标身后的几位大臣,顿时间完全理解了唐铎的不可说在指什么。
    “一般情况下,在文官的语境中,上天警示有以下五种,地龙翻身,洪水泛滥,瘟疫传播,四季不协,另外还有最直观的,轰隆一声,皇宫被雷劈了。”朱标摇头轻笑了起来。“然后,各路尚书,御史就会哭哭啼啼的跑来喊什么上天被触怒了!陛下要自省了,聒噪!”
    张玉和一众大臣在这一刻只能赔笑,天人感应这种事,你皇家到底要不要继续遵循,可不是哪一个大臣能说的。
    朱标顿了顿,继续说道:“所以啊,父皇决定先安装一个避雷针,让我们朱家的这几栋大房子不至于被劈了,那官场上至少可以安静一些。”
    其实对于天人感应,皇权神授这两个概念,朱标本身也很矛盾。特别是天人感应,它的确是对皇权的一种限制,这天下要是出了什么大事,当皇帝的就要出来向上天谢罪。在了解了大明后续的历史后,朱标觉得这种谢罪有一部分是在给那些当官的背锅。
    皇帝给当官的背锅,就很倒反天罡。
    但如果真的去否定了这一套东西,那就意味着皇帝要去连带着否定自己就是天子的说法。
    这样一来所引发的后果是可以预见的。那些普通百姓或多或少的都会去想,你既然不是天子,又凭什么坐到那个位置上去呢?你的法统又来自哪里呢?更重要的是,没有了天子,就没有了特殊性,那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人,都有机会去争一下这个皇位了。
    朱标很清楚,天人感应这套东西,其实本质上是在给皇帝一个抛弃责任,同时又能获得无限权力的借口。这种借口的体现在于,皇帝可以接受惩罚,但这个惩罚来自于上天,而不是来自于民众。
    也是基于这一点,这位大明太子和那位大明皇帝,对于朱雄英提出的人皇概念都颇为抵触。皇帝要向天下的百姓负责,皇帝合法性的来源之一,在于百姓是否能过上稳定的日子。
    这种说法可比皇帝去替百官背锅还要倒反天罡。
    高高在上的皇权是不能向百姓低头的,老百姓过得好不好,都是皇帝的恩典。这是一种上层能对下层进行无责任,予取予求的理论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皇帝只需向所谓的上天负责,只有上天才能降下对皇帝的惩罚。哪怕皇帝无道,也是因为上天想惩罚皇帝,所以才让给了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一个救世主,让这位救世主重建一个新的天下。
    这样的顺序是不能有错的。
    至于这样的理论设计会不会因此成为官员限制皇权的工具,其实这对于皇帝来说真的不是那么的重要,因为比起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皇帝更在乎那种能随时随地,毫无代价的向天下榨取财富的权力。
    所以在朱元璋和朱标看来,天人感应这种事还是不要去推翻的好,出了什么问题,祭个天就能忽悠过去了,要是真把皇权的合法性跟老百姓挂钩了,那就意味着出了问题,就要真的花费人力物力去解决了,实在不划算。
    在场的大臣们自然不知道这对父子的真实想法,所以他们此刻感到了格外的困惑。
    他们都清楚的知道,当今这位陛下对法统这一问题有多在意,可以说在意到了近乎偏执的状态。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便是这位皇帝曾经斥责过老百姓能擅自祭天这件事。和上天沟通必须只能由天子一个人去完成,老百姓怎么能做天子才能做的事呢?
    很荒诞,但朝臣们有一个算一个对此都乐见其成,法统嘛,给了你地位,也成为了你的束缚。
    所以众人在此刻实在有些不理解,太子殿下为什么会去讲解所谓的雷电原理,不管是不是真的,这条原理都在违反皇帝心中的那份偏执。
    听完太子的一番说辞,张玉差点来了一句,天命不足惧,人言不足畏,祖宗不足法。好在他收住了。
    高度敏感的政治嗅觉告诉他,别参合,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