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张玉面无表情地思考着,如果自己要是那个被挖了心的人,自己的家人会怎么样?也许是排着队,等待着被蹂躏干净后,再被挖心掏肝吧。
这样的王庭,他实在不敢再继续待下去了,他早已敏锐地察觉到,自己这样的人在草原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从中他能看出,皇帝的心态正在改变,那些跟着一起逃到大漠的汉人,在皇帝的眼里,越来越像累赘,或者说是羔羊。
至于王庭本身的衰落他也早已看在了眼里。
不能再坐以待毙了。他告诉自己。
示威一般的行刑结束后,张玉依旧如往常一样,面色平静地回到了自己居住的帐篷。
作为北元枢密院知院,他居住的帐篷足够大,能占有的牲畜财物其实也不少,配置的仆人和奴隶也一应俱全,但他还是不喜欢这里,他想念自己的家乡,特别是在看见自己妻子那担惊受怕的模样后,他的这种想法就更深入了。
“没事的。”他依旧用冷静淡然的声音安慰道。
妻子不置可否,欲言又止,最后只能无奈一叹,走出帐篷去看看在外面放羊的儿子。
妻子离开后,张玉便看见自己新招的一个仆人走了进来。他来到张玉的身边后,便静候在了一旁,他不会多说什么,只是耐心的等待,大概等待一时半刻后,他又会无声的离开,继续在草原上干着自己的活计。
这样的行为已经持续了几日,仿佛成为了双方的一种默契。
而今天,张玉打破了这种默契。
“我决定了,我要南下。”他的声音很轻,如蚊蝇一般。
装着张玉仆人的锦衣卫点了点头,说道,“争取促成这次北元南下劫掠山西,等大军出发后,你跟着大军走,你的家人之后会由我们的人护送回北平。”
张玉一直踌躇的就是这件事。
王庭对是否出兵依然顾虑,很多汉人都在主张出兵,这是重回中原的机会,他们自然卖力。而且他们还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南下的好处,和维护王庭权威的必要性。
张玉发现,这样的论调在段时间内就传遍了整个王庭。
在如此的大环境下,部分蒙古人还是没有多少兴趣,当下的日子还算平稳,明廷已经停止了大规模的北伐,双方仿佛形成了一个稳定对峙的局面,他们觉得这样很好,不要去打破它。似乎主动地忽视了云南已经被大明拿下,辽东方向,大明也在步步为营。
当然,也不是所有蒙古人都向往草原生活,有些人早就习惯了中原的繁华,他们特别怀念在那样的繁华里肆虐的感觉。
现在锦衣卫的要求,让他明确的意识到,这次让北元南下就是一个局,而自己在这个局中必须发挥作用,要不然自己南下后凭什么立足。
“你一个人,护送不了我的家人。”
“我不是一个人,而且你有亲信,可以安排他们进来全程保护,但有个前提,他们必须听从我们的安排。”
张玉心里不禁感慨锦衣卫的周到,他们真的是在照顾自己的感受,再想到那位大明太子信中的话语,虽然直白无文,但却带着真诚的关切。
既然下定决心了,那就不能再犹豫。他拿起纸笔,写下了当下整个北元的所有情报信息,包括人口,牲畜,战马的数量,还有当下北元政局的情况,不一而足。
作为枢密院知院,这些信息早就在他的大脑里滚瓜烂熟了。
“恭喜您,正式成为大明的一员。”收起情报后,锦衣卫郑重地说道。
张玉觉得这个说辞很怪,“你们每发展一个人就会这样说一次吗?”
“没有,”锦衣卫摇头,“这是上面特意交待我对您说的。”
张玉皱眉。
“这千里迢迢之外,我们孤立无援,但我们敢接触您,就说明我们相信能争取到您弃暗投明。”
“你们早就知道我呢?”张玉觉得不可思议。
“上面的人知道。”锦衣卫淡淡地一笑,“别问我为什么上面的人会知道,反正他们就是知道,这几年来都是这样的。”
张玉不知道该怎么回应,这个上面的人会是那位给自己写信的太子吗?他难免好奇地去想。
而远在通州,那个所谓上面的人,正赖在床上挺尸了。
本来想自律的朱雄英,把这种想贯彻到了极致,就是单纯地想。他郑重地告诉自己,等回到应天府后再开始自己的自律计划,现在算是度假了。所以这段时日以来,他除了给马和,常升,徐允恭,金忠等人开科普课之外,剩下的时间就是在犯懒。
直到张玉的消息被徐达带了过来。
这位注定要在洪武十八年投奔大明的战将,总算是在朱雄英的提前运作下,加速了自己人生发展道路的历史进程。
而对于朱雄英来说,在这一刻,这次北上能得到的所有拼图,就算是全部凑齐了。
确切地说,是超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