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产业调整、三元火锅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divid=“tet_c“>小洋楼客厅内。
    余阳仰望墙上的三元农业规划图,琢磨种植计划。
    首先。
    和尚吃腻了豆苗,周围地市的老百姓,也对豆苗失去了兴趣。
    加上南方豆苗涌入北方,拉低了售价,降低了利润。
    自家豆苗,势必要减产。
    还好,这年头的运输成本极高。
    尤其豆苗的种植周期长,南方豆苗并未构成跨区域倾销。
    自家豆苗依旧有得卖。
    余阳唤出半透明面板,数了数壮汉人头。
    得益于之前制定的持续爆兵计划,原本位农夫,现在已经增加到37名。
    每人持有一分地,自家约有3.7亩农田。
    一座塑料大棚.亩,等铺设完火炕,自家就能拥有14.座真·塑料大棚。
    豆苗保留座,搭配座虚假塑料大棚,继续搞批发。
    剩下的9.座真塑料大棚,搭配0座虚假塑料大棚,全部种韭菜。
    然后错峰收割,持续一周。
    同时,加快塑料大棚建设,再投入0座,等9.座真塑料大棚收割完最后一轮韭苔,改种生菜。
    而之前种韭菜的0座塑料大棚,则一直保留,偶尔收割。
    接着,9.座真塑料大棚收割数次生产,改种青椒、黄瓜、西红柿。
    只是第一次种植是育苗、育秧,等秧子临近收获,移植到新一批投产的0座塑料大棚,再种一轮,用于收割。
    随后9.座真塑料大棚,改种草莓、葡萄、西瓜,同样是先育秧,再移植,然后重新种植用于收割……
    总的来说,真塑料大棚起到带头增产的作用,虚假塑料大棚既能做样子,又有产出。
    余阳根据建厂速度,写写画画许久。
    回过头来再瞧瞧自己写的,感觉有点绕,字也看不懂……
    本打算修改修改,转念一想,自己都看不懂,更何况员工和外界?
    再说,三元农业的规模在这放着,很少有人知晓到底投产了多少塑料大棚。
    只要自家产量高,效益好,自有泰市的专家学者来帮咱圆上。
    哪怕没有,老董为了显摆,也会让它有。
    余阳搞定蔬菜后。
    联系种子站技术员,让那边加快采购。
    不曾想,对方却带来一个意外的消息。
    “大当家,目前市场上有一款转基因土豆,产自北美,名叫新叶,切片催芽后的产量,比常规土豆高了三倍,只是由于属于进口,用于催芽的土豆价格,比常规土豆贵了十倍。”
    种子本身就贵,这没什么好奇怪。
    犹如西瓜种子,00g大概需要300元,比吃的西瓜子昂贵了几十倍。
    但00g西瓜种子,约有000粒,可培育1000~100株西瓜苗,能够种植亩地。
    所以种子跟食物不能相提并论。
    余阳奇怪的是,他知道转基因大豆,并且知道已经进入东方。
    但转基因土豆的出现,却比印象中早了十几年。
    依稀记得,应该是013年,工地采购了一批土豆,做饭师傅吐槽采购经理,说这些土豆看上去圆滑光润,卖相好看,实际上除了脆,一点都没有土豆味,做出来也很不好吃,以至于被工人说三道四。
    负责采购的经理,找来采购员问了问,才知道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转基因土豆。
    现在看来,西方的农业公司,或者种子公司,早就搞出了一系列转基因农作物。
    自家主营农业,若想混出头……
    那就只能把挂拉满了。
    也就是,拿下平东湖,获得三级村镇中心,开启实验田。
    “大当家,要不要采购转基因土豆?”
    “不需要,咱们只采购口感好,土豆味十足的种子,产量无所谓,咱自己培育,包括其它种子,也是这样。”
    “我明白了,也就说,咱要原滋原味。”
    “理解到位。”
    余阳挂了大哥大,来到育种大棚瞧一瞧。
    大半个月前种植的大豆,叶子已经掉光,挂在枝干上的一串串豆角,也已经变成青灰色。
    虽然冬季的阳光不是那么强烈,但基于初级改良型农田生长的大豆,依旧临近收获期。
    余阳默念收获。
    [距离完全成熟仅剩4天,现在收获,减产0%,是否收获?]
    “否!”
    ……
    第二天。
    余阳来到乡大院,打算用铁匠铺制作火锅、手推车、金属盘。
    来到后院一瞧,好家伙,锈迹斑斑的钢轨,堆积如山。
    并且还在源源不断的运过来。
    余阳掐着手指算了算,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单节长米,每米重38kg的钢轨,只要380元。
    自家砸进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