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半夜三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不语,没有责备。
    她在用典型的会计,或者说CFO思维思考问题。
    而自己则在CEO眼光看问题。
    差不多就是乔布斯和库克的区别。
    “是花钱就能用。”
    “但技术不在自己手里,人家就能卡脖子。”
    张远还能不知道那帮外国佬的操性?
    想用得花大钱,还得排队。
    且排队后,人家也不会用最好的人员和设备给你做。
    肯定得先紧着好莱坞公司啊!
    说不定人家没时间干你的活,还给发包出去。
    末了绕来绕去,一瞧。
    他娘的又回到了华夏的特效外包工作室手里!
    结果一头多花,一头少赚,当间的大头全给外国佬赚去了。
    华夏影视剧的发展,会带动特效行业的发展。
    尤其是后世古偶兴起,成片成片的出,对特效的需求其实很大。
    那为什么国产电影电视剧,还是爱用外国公司呢?
    技术能力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这里边的利益大了去了!
    工地上写标书,还得提上三四家材料供应商,让甲方选择。
    但到了剧组这边,特效谁来做,基本是导演和制片人说了算。
    用哪家不用哪家,看什么?
    还不是看钱!
    崇洋媚外是一方面,更厉害的,是剧组高层集体在特效上大捞特捞!
    因为后期制作,宣发和道具这三样东西,是最难量化,也最容易在账目上搞花样的。
    可破坏道具,用完砸碎了。
    一把椅子是五块还是五万,那都是剧组说了算。
    一座宫殿,拍完拆了,搭建用了100万还是1000万,也都是剧组说了算。
    后期特效也一样。
    一秒1万还是10万,不都是人嘴说的。
    所以才会出现数亿投资,特效稀烂。
    典型就是那个“三头六臂小蓝人”。
    523吃的回扣要是低于五成,都出不来这效果。
    很多片子,资方亏了,但导演赚了。
    陈诗人每回都这样。
    不少导演都兼职二道贩子。
    最后的结果,就是钱花了一堆,效果还不行。
    这事他没法接受。
    所以宁愿自己养也得养起一家公司来!
    我用自己人,你们导演都别想插手搞花样。
    特效公司只对我汇报和负责!
    省了中间这一道,才是扁平化管理,真正的降本增效。
    滴滴滴……手机铃响。
    刘总编给他来了电话。
    “怎么,你们央视也加班啊?”
    张远一看时间,都10点钟了。
    “别提了,咱们这地方远没有外人看着光鲜。”
    “我来是和你说,《潜伏》的成绩起来了。”
    “如你所说,招商也有了!”
    虽然已经时间不早,但对方的语气也精神的很。
    他这么精神,是因为张远争气!
    他送来的片子大卖,自己这一脉的人都有面子。
    本来有不少人对张远“打入央视内部”,还往春晚塞人颇有微词。
    只是颇有微词,而不是骂街,不是不想,是不敢。
    现在好了,成绩摆在这里!
    关键今年刚开年的一月份,其实就播出了一部大热剧。
    《闯关东》!
    这片子播出后,全国平均收视率达到了11%。
    在CCTV-1播出的平均收视率也超过了5%。
    电视剧部门的主编一看这成绩,立马信誓旦旦的拍胸脯。
    “今年剧王就他了!”
    毕竟专业的主编,要敢于下结论。
    从播出频道就能看出,《闯关东》的团队关系还是比他到位。
    人家直接上的CCTV-1,他只能在八台“凑合”。
    但这“凑合”,已经是多少剧组求之不得得了。
    就在《闯关东》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完美落幕,播放完毕后。
    《潜伏》却悄然杀到!
    什么情况啊?
    电视剧部门的主编都傻眼。
    怎么又来一部剧王。
    播出没几天,平均成绩不弱于《闯关东》。
    现在的片子都这么猛吗?
    片子一热,招商一顺,刘总编在台里说话都大声了不少。
    “服不服?”
    “服服服……”
    “我还告诉你。”刘总编挺胸抬头,心说这小兄弟挺给自己长脸。
    “《闯关东》的背后,也有张远的投资。”
    “那是高手。”
    “对对对,两部大热剧都和他有关,那就不是巧合。”
    “要不人家能在台里招摇过市……啊,不是,是颇受重用呢。”
    刘总编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