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都没跟机械厂那边说过。」
姜恒笑了笑,说道,「也不是说没用,还是有点用的。我也跟上级部门做了汇报和申请,他们听说是你赚回来的外汇,答应先给我们厂批5000美元,用于购买国外的图书资料。
技术科听到这个消息,一个个都开心得不得了,他们还嚷嚷着要请你吃饭呢。」
陈凡哈哈笑道,「吃饭就不用了,要是他们能多学点新技术,那这些外汇就没有白费。」
聊了几句,陈凡又问道,「姜叔,棉纺厂想要进口国外先进生产线,想好做什麽样的产品没有?」
姜恒不假思索地说道,「棉纺厂承担着国家纺织任务,重中之重就是棉花,所以我们想的还是棉纺织这个方向。」
陈凡沉吟两秒,说道,「如果是棉纺织的话,其实我国的棉纺技术并不落后国外多少,丽丽现在在纺院上学,这点她应该比较清楚。」
姜恒心里微动,看着他问道,「听你的意思,似乎有其他方面的建议?」
现在云湖汽车厂已经正式挂牌成立,陈凡为机械厂设计了两款汽车的事情,也彻底在地委工业圈子里传开。
他倒是希望能从陈凡这里听到一些不一样的建议。
只不过,自己这个准女婿,还懂纺织方面的东西吗?
看着姜恒,陈凡笑了笑,说道,「建议算不上,只是一点想法吧。」
顿了一下,他将话风一转,问道,「姜叔,您对羽绒服有过了解吗?」
「羽绒服?」
姜恒转头看了一眼沈雪怡,再回过头来看他,轻轻摇了摇头,「听说过,但是了解不多。」
这时沈雪怡突然说道,「我知道一点。」
陈凡和姜恒立刻将目光投向她。
沈雪怡边想边说,「羽绒服的特点是轻丶软丶暖,面料是『涂层尼丝纺』,这种面料具有防水丶透气丶密度高等特点。
内里使用鹅绒丶鸭绒这样的天然生物材料进行填充,然后用尼龙布做内里,将绒毛密封之后,就可以使用其他布料做里衬。
但是,尽管这样的布料密度很高,可想要完全不跑毛,还是比较困难,所以一般会采用两层丶甚至多层布料,最多的好像是可以做到6层。」
姜恒边听边思考,等她说到这里,当即问道,「那这种服装对比传统棉衣有什麽明显优势?」
沈雪怡立刻说道,「我看的资料上面说,200克的羽绒,相当于400克的丝绵丶或者600克的棉花,衣服越大,优势越明显。而且羽绒面料可以防水防风,又很轻便透气,非常适合冰上运动员使用,包括登山运动员也是很好的选择。」
说到这里,她忽然想起来什麽,「哦,75年5月,女登山运动员潘多一行9人,就是穿着羽绒服,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为她们研制登山装备的,就是上海延吉服装厂,登山队员的装备,是他们工厂自行研制的羽绒服面料生产线生产出来的。
除此之外,江西的『鸭鸭』公司也从72年开始生产羽绒服,最早的布料是从国外进口,现在就不清楚了。不过他们在72年就对外出口羽绒服创汇,生产的产品也主要面向国外,承担国内生产任务比较少,所以商场里的羽绒服一直都是紧俏货。」
姜恒听完之后,不禁摸了把脑袋,苦笑道,「烧了三四年锅炉,连这些『前沿』科技都快脱节了,要不是今天小凡聊起来,我还真不太了解。」
沈雪怡笑着安慰道,「你是棉纺方面的专家,跟羽绒面料不是一个路数,不了解也很正常。我说的这些,也是这些天翻阅旧资料的时候看到的。」
她转头看了看陈凡,「要是小凡早两个月来,我也是两眼一抹黑。」
陈凡则满脸好奇,他只是想着建议棉纺厂引入一条羽绒服面料生产线,没想到如今国内已经有了,就是不知道上海那边卖不卖?
姜恒转头看着他,问道,「你是想让棉纺厂做羽绒服面料?」
陈凡点点头,笑道,「刚才阿姨解释得很详细,羽绒服对比棉衣,有很大的优势,现在只是受困于相关厂家产能不足,才使得羽绒服成为紧俏品。
我是这麽想的,如果棉纺厂能够引进一条羽绒服面料生产线,卢家湾那边依靠丰富的鸡鸭鹅绒毛资源,就可以开办一家羽绒服装厂。
如此一来,棉纺厂拓宽了业务渠道丶卢家湾多了一条财路,老百姓也有了更多的产品可供选择,岂不是多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