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丶《清静经》丶《孝经》丶《心经》,最后才是王重阳编撰的《全真立教十五论》。
不过这方面的内容,陈凡就没有拿出来,那里面的规矩他自己都没遵守,还念他干嘛?便只从几部本经里面挑挑拣拣念了一些。
照本宣科的部分过去,接下来便是讲自己的体悟心得。
相对于修持己身的道功,这一部分可以称为「道理」,也就是对道家经义的理解和感悟。
相比前面的部分,这才是重头戏,于是众多高功纷纷打起精神,目不转睛盯着这位现世真人。
陈凡睁开眼睛,扫了一眼众人,正色说道,「道人以修持己身求超脱,敬天法祖丶求逍遥物外,亦有积功累德,方得清静,各门各派秘藏修持秘法无数。然天地有变丶世事无常,今日不讲出世,只讲入世……」
其实就是讲一讲,怎麽把道教和社会主流结合起来,放在古代,是怎麽攀附朝廷,到了现在,就是怎麽服务社会丶服务人民。
这个话题在几十年后,那是老生常谈,但是现在,虽然不新鲜,可内容新奇啊。
早在建国的时候,有关领导就对宗教界提出了要求,新时代就要有新的任务,说的就是这个。
让那些道长们搞修行都还可以,但这种新任务,他们完全摸不着头脑。
于是很多人就践行朴素的「做好人丶行好事」的原则,比如刘高功,当年他在京城道界几乎有求必应,经常帮助小道观修缮房屋丶翻新神像,在社会上济贫救危。
还有一些道士义务行医丶治病救人。
都是在响应领导的倡议。
所以陈凡讲到这里时,他们都全神贯注倾听。
而陈凡讲的观点就新颖多了,「道教作为我国最正统的宗教,历史源远流长,与我国核心文化价值观紧密相连,从哲学思想丶道德规范,到文化艺术丶社会风俗,都与社会相融合。
我辈修道之人,便可以从此处着手,导人向善丶兴盛文化丶……」
一番言论,让刘道长等众多道门高功大开眼界,宛如茅塞顿开。
原来还能这样?!
陈凡又说道,「如今恰逢改革,郑玄曰:『革,改也。水火相息而更用事,犹王者受命,改正朔,易服色,故谓之革也。已日乃孚,元亨丶利贞,悔亡。』
说的是『几天以后就有了信任,很顺利,利于坚持下去,悔恨消失。』
我道门自古遵从上善若水丶无为而为,既然如此,那社会改革,道门是否也应该如水自流丶随形就势?……」
这段说的是,道友们不能做高高在上的泥胎神像,应该深入到社会中去,积善行德丶践行道义,将道家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的新要求结合起来,等等等等。
而且改革是符合卦辞的,坚持下去就能看见利处,以后也不会后悔。
只是这个比较难,明明是道士,一个个却比和尚还佛系,结果后世佛庙一座比一座兴盛,道观却一个比一个清净。
就不能改改?
这一刻,陈凡忽然想写小说了。没有那部电影《少林寺》,佛寺还真不一定有那麽火,那自己写个《道士下山》怎麽样?
唔,原型就用张师父,再做点戏剧改编,最后拍成电影,应该会有人看吧?
不过这种功夫片内地可能拍不好,可能需要从香港那边找人。
这时候陈凡忽然发现,好像给自己定的任务有点多。
之前去外贸学院找黄莺的时候,见了门卫老大爷,就说要写一本战争小说,可到现在连大纲都没出来。
前些天去边疆,又攒了十几本故事概要,现在又想写道士下山。
这什麽时候能写得完?
陈凡忽然想到了姜甜甜,……是时候培养几个好的工具人了!
讲经结束,刘道长等人纷纷行礼致谢。
正所谓修道修心,活到他们这把年纪,每个人都对道经有自己的理解,对于陈凡的解读,有些人赞同丶有些人不以为然,都很正常。
但是没人会再怀疑这位青莲道人在道经方面的造诣,能从经义里面悟出自己的道理,便可称为「高功」。
再加上几近真人境界的道功,若是较真起来,放眼全国道界,别说超过他,哪怕与之相当的,一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
从这时起,朝阳观才算是在道界站稳了脚跟,而不是靠之前陈凡送的那笔钱和500斤粮票的人情。
中午时分,道宴开席。
宴席设在后院,这里本来就是给住院道士生活的地方,有经堂丶宿舍和食堂,给各方道长的用餐地方,就在小食堂里面,摆了四张八仙桌,稍微挤一挤刚好。
李尚德则陪着八位老兵,在经堂里单独摆了一桌。
剩下的京城武林人士,就在院子里吃露天宴,这里也有八桌。
亏得陈凡兜里有外汇,直接去了使馆区的菜市场买菜,才能凑齐这顿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