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各论各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拢嘴,「客气话就不多说了,改天去我家,我给你弄几个好菜。」
    陈凡有些奇怪,「为什麽不是嫂子弄?上次你不还说是让嫂子弄吗?」
    安全脸色微僵,随即抻着脖子说道,「老婆娶回来是用来疼的,怎麽能让她下厨烟熏火燎呢?」
    陈凡顿时恍然,「哦,懂了,嫂子不会做饭。」
    安全黑着脸,抱着书翻看,「要是南湖废品站能有这些书,我早就升所长了。」
    他要是能把这些书钻研透,那就等于是南湖税务系统第一能手,手底下出了这麽个人才,所长能不升官?
    所长都升了,那所长的位置不就是他的?!
    陈凡不知道安全心里的小算盘,嘿嘿笑道,「南湖才多大?我听废品站的仓库科长说了,他们那里的旧书,百分之九十来自云湖市区,下面上来的只有一小部分,而且质量也不高,除了一些闲书,别的资料书几乎都没用。」
    安全听到他的话,突然愣了愣,视线落在书上,幽幽地说道,「如果在上海,回收站的好书肯定更多。」
    上海比云湖大了好几倍,人口丶学校丶图书都更多,自然会有更多的好书。
    而陈凡却撇着嘴摇了摇头,「未必。」
    安全猛地回头看着他,「啊?」
    陈凡蹲下来继续整理各类课本,说道,「上海的资源更多,无论什麽种类的新书,第一批上市名单里面肯定有上海,而且还有专门的少年儿童书店丶外文书店丶古籍书店丶音乐书店丶美术书店丶科技书店,当然了,也有专门的旧书店。
    资源更多,各个单位和个人的需求都可以尽可能的得到满足,那麽在旧书利用上,就不一定有小地方那麽迫切。
    那里的废品回收公司,还会像云湖地区的废品回收公司那样特意腾出一片地方来存放丶整理旧书吗?」
    其实上海也有两家经营旧书的书店,一家是56年开业的上海旧书店,这家只做旧书,但是更倾向于「有价值」的专业书籍,包括各种资料书丶工具书和市场上很受欢迎的文学书,在旧书市场,这几种是需求量最大的。
    更有历史价值的「古籍」,则是在古籍书店,那种已经不能算旧书,勉强可以划入古董行列。
    另一家是70年代开业的上海书店,以经营旧书为主,但也会兼卖一部分新书。
    不得不说,大码头就是大码头,在市场细分和经营方面,比内陆城市领先好几步。
    就连云湖地区的旧书回收利用流程,也是向上海那边借鉴的。
    但也正因为如此,在旧书的流通过程中,大批特定的书籍流向市场,而其他被「淘汰」的旧书,废品站可就不会再妥善保管。
    所有最终剩下来的旧书,几乎第一时间就被拉走,变成造纸的原材料。
    像云湖废品回收公司那样,还特意保存旧书丶延缓一段时间才销毁的,在那里几乎不可能。
    安全也想明白了这一点,只能摇头叹息,「时也丶命也。」
    要是他自己还在上海,会担心没有书买吗?直接去书店就有了啊。
    两人一边整理一边聊着天,不一会儿,黄莺在门口敲了敲门,「陈老师,安叔,去吃饭了。」
    陈凡放下手里的书,站起身拍拍手,「好,来了。」
    安全则将刚才陈凡给他选的书抱起来,黑着脸说道,「叫安哥,叫什么叔?」
    黄莺瞪着眼睛,「可是,安叔,我都叫了你10年安叔了啊!」
    安全气得鼻子都歪了,抱着书往外走,「那时候你才几岁,当然要叫叔,现在你都15了吧,还能叫叔吗?以后就叫哥,安哥。」
    黄莺跟在他后头,不服气地说道,「可是我爸还跟你称兄道弟呢,我叫你安哥,那不是乱辈分了麽。」
    安全,「那不一样,各论各的。」
    黄莺,「……」
    陈凡在前面走着,咧着嘴哈哈大笑。
    然后听见安全说道,「你得想想,我跟你陈老师是一个辈的,我俩称兄道弟,你要叫我叔,那也得叫他叔。你还叫我叔不?」
    黄莺当即乾脆利落,「安哥。」
    陈凡脸色僵住,笑不出来了。
    ……
    中午饭的招待宴是大队部出资,几位领导和陈凡丶安全一起,陪着司机师傅吃了顿大餐,之后又给了几套陶器餐具,才将他送走。
    本来杨书记他们还给他准备了两只鸡和几条鱼,但是司机坚决不肯收,说是单位有规定,出车在外,抽菸吃饭喝酒都可以,拿东西绝对不行。
    这一点和那位许放映员有点像,都是吃喝来者不拒,东西一丝不拿。
    就连那几套陶器,还是陈凡说是自己烧的,托他给主任丶处长丶郝立洋丶严利元和政工科的周姐带过去,顺便给他也塞了一套,这些都是作为朋友赠送礼物,他才开心收下,随后上了车顺顺当当往回赶。
    目送着小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