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选择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连24小时都还没到。
    这算什么?相思病吗?
    怎么怎么怎么突然就得了?!
    白天居然还一直在幻想是不是昨晚和他睡了他就不会走……这是什么心态啊?
    魔怔了!
    中午男人回信说在转机,然后说要等到月底才能回来……这还有二十多天?
    怎么熬啊?!
    但是为什么总有种无法顺利见面的担忧感觉?这就是所谓爱情的患得患失吗?
    泰妍嘟着嘴,有些无奈的想着。
    (但是总觉得还少了点什么呢!)
    ※
    “强仁oppa!”
    “啊……是西卡啊,你来了!”强仁勉强的挤出了一个笑容。
    他刚刚在心里“力挺”了泰妍,就突然看到了西卡,这让他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虽然这只是一出无人知晓的独角戏。
    “内!”西卡礼貌地点了点头。
    “现在室内声音没有放送,可以随意说话。”
    “谢谢欧巴!”
    ※
    西卡笑眯眯的走到了泰妍身边。
    “西卡,你来啦……”泰妍的脸色瞬间就变得明媚了起来。
    (对了,是嫉妒!我应该和这个女人撕起来才对……)
    (难道我天生适合做后宫之主?那不就是皇后命?哇咔咔!)
    (呃,这好像也没什么好骄傲的……)
    “惊喜吧?”
    西卡今天不是来做节目的,就是正经的探班,所以特意等到最后阶段才登场。
    “惊喜!”
    “今天某人不能来接你,所以我就来咯,怎么样,感动吧?”
    “哈,感动……”
    泰妍哈哈笑了起来。
    这个笨西卡,明明喜欢的不得了,偏偏装模作样不上。之前还常把她当成替身,现在自己又演上了。
    这才是鱼塘里真正跑不掉的那条鱼呢!
    “这不是那首歌吗?”
    “内!”
    “真好听。”
    “是吧,你也觉得好听是吗?”
    “练歌房什么时候才能有这首歌呀!”
    “想听他唱呀?等我练好了,我唱给你呀!”
    “好啊,你说的哦!”
    “你跟我合唱吗?”
    “这个歌不太适合我,拖泥带水的……”
    “嗯?!”
    ……
    -----------------
    2008年5月6日,21:00(京城时间)
    华夏,蜀中,涪城③
    ※
    话分两头。
    经历了十多个小时的辗转之后,赵延终于抵达了此行的最终目的地,涪城市。
    赵延一向老成持重,这次怎么会深入险地开展工作呢?这就和他前一段时间的见闻脱不了关系。
    在反思了自己的做法之后,他真的尝试去接触了一些国内地震预测研究的专家,突然发现他原来的“救世主”情节有点坐井观天了。
    他一直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尽管他是一个先知先觉的穿越者,但是现代的科学家也不是吃素的。
    ※
    早在2007年7月,蜀中地震局的高级工程师周荣军等便已经提出汶水地区发现了大量能量累积,存在高强度地震的风险。
    去年10月蜀中地震局地质勘查中心的高级工程师龙德雄直接预测到08年1月左右川北会发生7级以上地震。
    他前几天在京城有幸见到了一位耿姓地震专家,他在4月26日的地震会议上准确的预测到了今年5月8日前后十天川甘青交界会发生7.5级以上大震……④
    在和另一位地理学家汪专家的交流中,他又得知旌城市有一位潘专家上报了井水异常,并且在没有得到上级重视的情况下,以文件的形式发布了“地震前兆”。
    ※
    重要信息其实已经足够多了,但是都没有引起广泛的共识,反而还在学界引发了尖锐的对立。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预测”不同于“预报”,本身不确定因素太多。一旦“预报”错误,马上就是数以亿万计的经济损失,谁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比如预测1月左右的大地震实际上是5月份发生的,这在地质预测中仍然是属于准确的。但是你没法用这个来指导生产生活,总不能从1月开始就什么都不干了,躲在外面避灾吧?
    而那位在赵延看来非常神奇的耿专家,其实从05年开始每年4月、10月都会预测一次。
    因为根据他的“旱震关系”理论,在前几年经历大旱之后,这一地区每年5月和11月都是地震高危期。今年如果不震,明年能量累积之后,震级就会变得更大。因此他的预测也一次比一次更加“危言耸听”。
    而这一理论的依据实际上是来源于历史文献记录的大数据归纳,没法通过现代科学观测的数据来证明。气候性干旱和地质性干旱本身也很难区分,而且他因为预测总是不中,已经快要沦为学界笑柄了。
    这其中恐怕也有些学派之争在里面。
    ※
    不过也不是没有成功的案例。
    今年4月,在蜀中地震局一位退休的李姓专家的反复呼吁、威胁下,蓉城市上游的紫坪坝水库终于完成了放水操作,把原有的11亿立方米的水减少到了3亿立方米。
    赵延简单计算了一下,前世这位老专家必然也是成功了的,要不然下游的都江堰、蓉城估计一个都保不住。那7亿立方米的水,足够在地震的时候冲垮大坝,然后给下游带来毁灭性打击了。
    而赵延这次之所以去涪城,就是因为听说那位李专家最近去了涪城考察。
    同时那里距离旌城只有50多公里,他也可以去见一下这位勇于任事的潘专家,看看从官方渠道,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想。
    因为这里足够深入,又不至于像汶水这样的最前线那么危险,并且远离省会,不容易引起注意。所以赵延又把这里设定为自己预警计划的前进基地,一部分设备已经先期抵达这里,并且分发下去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