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链,而是问他:“您还记得十年前,最怕的是什么吗?”
他说:“怕谷子烂在地里没人收,怕中间商压价,怕银行不相信我家产多少粮。”
我点点头:“现在您有数据了。这份数据帮您贷到了款,让您提前知道了行情,还让您在谈判时有了底气。去年您家亩产提高了18%,收购价高出市场7%,算下来,不止五百块吧?”
老人愣了一下,然后笑了:“倒是真的……多了八百多。”
所以,请允许我用最朴素的方式回答那个问题:**AgriMind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暴富,但它能让诚实劳动的人少受委屈,让踏实种地的人得到应得的回报**。
这正是我们坚持走到今天的理由。
有人说,农业是最古老的行业,不该被技术颠覆。但我们认为,恰恰因为它的古老,才更需要一次温柔而坚定的革新??不是用机器取代人力,而是用信息弥补鸿沟;不是让资本更快收割,而是让耕作者真正掌握话语权。
我们曾梦想让农民“靠数据吃饭”,现在我们更加确信:**只有当农民自己掌控数据,才能真正吃得安心、吃得长久**。
接下来的日子可能会更艰难。欧盟的条例仍在推进,某些大型粮商已开始游说多国政府限制第三方数据平台的发展。但我们不怕。因为这一次,我们不再只是一个科技公司,而是一群人的共同意志。
只要还有一个农户愿意上传他的施肥记录,只要还有一位母亲相信数据能换来孩子的学费,我们就不会停下。
最后,我想把王薇前几天在越南录制视频时说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风吹过麦田的声音,千百年来都没有变。但今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普通人,终于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被世界听见。”
你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场变革的起点。
此致
敬礼
林泽宇
尉来科技创始人
2024年9月17日凌晨5:18
---
这封信发出后的第七天,第一波回应如潮水般涌来。
越南中部的广南省,二十一名椒农联名寄来一份手写信,附带近三年的病虫害防治记录和销售台账,写道:“我们不怕公开数据,只怕被人骗。请把我们的故事拿去讲,让更多人知道,农民也能懂科学。”
乌克兰赫尔松州的一位年轻农场主发来一段航拍视频:战火尚未远去,但在一片重建的玉米地上,无人机正沿着预设路线飞行,实时将生长数据传入AgriMind系统。他在留言中说:“土地可以被炸毁,但只要数据还在,我们就还能重新播种。”
而在巴西,安娜?席尔瓦带着团队走进亚马逊雨林边缘的一个原住民村落。那里不通电网,村民们用太阳能充电宝维持手机运转,只为每天上传一次作物生长情况。一位部落长老握着她的手说:“我们守护森林几百年,现在,也希望有人能帮我们守护这些记录。”
这些声音被迅速整理成册,由王薇亲自送往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她在演讲台上说:“各位制定规则的大人们,请看看这些脸庞。他们不是‘数据提供者’,他们是地球的喂养者。请不要用一道法令,切断他们通往公平的最后一段路。”
与此同时,一场自发的“点亮农田”行动在全球蔓延。使用AgriMind的农户纷纷在社交媒体上传夜晚农田的照片??有的拿着手电照着刚播下的秧苗,有的打开手机闪光灯照亮果树枝头的花苞,配文都是同一句话:“这是我的地,这是我的数,这是我生活的光。”
这场运动引起了主流媒体关注。BBC专门制作了一期纪录片《数字农夫》,片中那位拒绝共享数据的阮文雄出镜时平静地说:“我不是反对合作,我只是想问一句:谁才是这块土地真正的主人?”
舆论开始转向。
三个月后,欧盟农业委员会宣布推迟表决《农业数据跨境流动管理条例》,并成立专项工作组赴多国实地调研。声明中特别提到:“有必要倾听一线生产者的实际需求,避免政策脱离现实。”
与此同时,包括荷兰ING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集团在内的五家欧洲金融机构表态,将在合规前提下试点采纳AgriMind数据作为小微企业贷款评估依据。
胜利并非彻底,但曙光已然显现。
国内方面,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主动联系尉来科技,邀请参与“智慧农业数据确权试点项目”。首个试点落户浙江衢州,将探索农民数据资产登记、流转、继承的全流程制度设计。林泽宇再次来到那个曾问他“数据能不能传给儿子”的村子,老人拉着孙子的手站在门口,脸上满是期待。
“爷爷的数据,以后就是我的了?”小男孩仰头问。
林泽宇蹲下身,认真点头:“只要你继续种地,继续记录,这片土地的故事就会一直传下去。”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AgriMind的意义早已超越效率与利润。它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农耕文明的记忆载体??把散落在田间地头的经验与汗水,转化为可传承、可流通、可捍卫的价值凭证。
年底的年度总结会上,财务总监报出一组数据:2024年全年,依托AgriMind完成的农业融资总额突破3.2亿美元,用户平均增收达19.7%;平台累计生成数据资产报告46万份,其中83%被用于实际金融或交易场景。
掌声响起时,林泽宇却望向窗外。雪悄然落下,覆盖了整座城市。他想起小时候在北方老家,每到冬至,母亲总会指着结冰的菜窖说:“别看现在啥也没有,等开春一化,底下全是生机。”
如今,他仿佛看到,在世界各地沉默的土壤之下,无数条由数据编织的根系正在悄然连接,穿透国界、跨越语言、冲破垄断,向着同一个方向伸展??那是属于亿万普通耕作者的春天。
会议结束前,他拿起笔,在纪要本上写下一句话:
“科技的意义,不在于它跑得多快,而在于它能否弯下腰,听见泥土里的声音。”
然后合上本子,轻声说:“明年,我们要去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