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赵桓君臣飘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师,不逾旬月,敌自困矣。”
    接着,种师道又表明了他的政治态度:“河北、河东、山东皆京师屏障也,不可割与,且河北内有保州,此乃宣祖陵寝所在,不宜割与。”
    种师道不是第一個反对割让山东、河北、河东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个。
    事实上,对于割地给江鸿飞,赵宋王朝内部一直有反对的声音,他们坚定地认为,祖宗之地,寸许都不能割让给别人。
    赵桓没继位之前也主张不能割地赔款和亲,他还曾说过“龙女焉能嫁犬子”之类的话侮辱江鸿飞,引起一时轰动。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随着赵桓登基,随着东京汴梁城的人马越来越多,不少赵宋王朝的臣民觉得赵宋王朝又行了,还有一些人纯粹是想讨好赵桓,所以他们反对将山东、河北、河东割让给大元帝国。
    种师道跟这些人其实不一样,他的主张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要知道,赵宋王朝的国都在河南开封府,只要元军打开赵宋王朝的黄河防线,两日内就能来到东京汴梁城下,威胁赵宋王朝的统治。
    而且,赵氏的祖陵确实是在河北,割让了河北,就等于是不要祖宗了。
    这可是能影响到赵桓统治的礼法大事。
    赵桓听后觉得有道理。
    于是,赵桓让种师道与李邦彦等大臣去政事堂,共议其事。
    来到政事堂,种师道对李邦彦说:“某在西土,不知京城坚高如此,备御有余,既如此,公为何主张讲和?”
    李邦彦回答说:“因国家无兵,故不得已议和。”
    种师道说:“守与战,是两回事。京城战若不足,守则有余。京城之民虽不能战,亦可使之守。但患无粮食,粮食苟有余,京师数百万民众皆兵也,何谓无兵?”
    李邦彦诡辩道:“平素不习武事,不知还有此法。”
    种师道笑了笑,说:“公不习武事,岂不闻往古攻守之事乎?”
    李邦彦无言以对。
    种师道又说:“既知敌要来,何不悉令城外百姓,撤去屋舍,搬畜产入城,然后关闭城门,为何要将畜产留作敌资?”
    李邦彦解释说:“仓卒之际,来不及顾及此事。”
    种师道笑了笑:“好慌,好慌。”
    种师道左右之人皆嘲笑李邦彦等朝中文臣不知兵。
    李邦彦等人羞臊不已,不少人更是因此暗恨上这些丘八!
    当天晚上,赵桓任命种师道兼任检校少保、同知枢密院事,不久又任命他为宣谕使。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种师道的到来,随着东京汴梁城下聚集了数十万大军,随着不少人想起赵宋王朝在黄河南岸还有数十万大军,随着赵宋王朝的人发现大元帝国不敢南下伐宋,畏惧大元帝国的风向开始变了。
    换一个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有些人开始飘了……
    ……
    ……
    昨天在作协开了一天的会,回来得实在太晚了,没能更新上,抱歉哈,现在补上了。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