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聊聊,帮助女儿打开心结。其实以前艾晓君和女儿说起过,但女儿根本不同意。艾晓君也在一家人外出吃饭的时候,特意让心理医生以朋友的身份参加,和女儿交谈,但谈不了几句,女儿马上意识到了是怎么回事,于是闭口抗拒,当然也就没什么结果。
艾晓君知道,女儿如果自己想不明白,那一切都是徒劳。可日子一天天过去,女儿什么时候才能如醍醐灌顶般幡然醒悟呢?这让他痛苦,焦急又无可奈何。
有时,艾晓君心里充满了绝望,认为女儿再这样下去就废了。有时,他心里又充满希望,女儿毕竟还小,即使明年高考不理想,还可以再复读。再说女儿总会有想明白的那一天,只要女儿想明白了,那一切就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矛盾中,艾晓君看了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籍,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逐渐认识到,女儿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他和妻子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又让他充满了愧疚。
高三考试,艾婉莹虽然在家学习,但一样要参加。艾晓君心情烦躁,便请了假,把女儿送到学校后,回到家里书房,看着他呕心沥血写的字发呆。唉,这些话,都是自己掏心掏肝说的,可女儿竟然没有看。焦躁愤怒失望迷茫一阵后,艾晓君又坐到电脑前,给女儿写起信来。他不相信,他的满腔真诚,打不开女儿的心扉。他更不相信,他曾经那么优秀的女儿,会因此一蹶不振,沦为平庸。
他要救女儿,也要救自己。
还有,目前除了这样,他实在想不到有啥好的方法和女儿沟通。因为有了情绪,这第二封信艾晓君写得客观冷静,甚至有点冷血。
如果你丢了
女儿,我曾无数遍地想,如果当初你丢了,我和你妈妈该怎么办。想了许久,答案是,在找你的同时,我们还得好好活下去。
即便我们终究没有找到你,我们也会……好好活下去。
我这样想,好像有点绝情。是啊,女儿都丢了,我们怎么还能好好地活下去呢?
可事实就是这样。
我们肯定会痛苦,会无法接受,甚至会崩溃。但是伤痛过后,我们还得生活下去。既然还得活下去,那为什么不好好活着呢?
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药。这话也许的确是对的。
其实女儿,我们之间,说亲也亲,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辩证地看,说疏也疏。
常常是这样,父母倾尽全力,让儿女有一个好的前程。这些儿女,将来有的在国外生活,有的在离父母很远的城市生活,一年也难得回来一回。有的离得近一些,但也各自有事要忙。父母和他们,基本上是各过各的生活。
父母对儿女无条件的付出,是血缘天性使然。这一点,动物也会做到。儿女大了,就去外面闯世界,从此以后,他们的生活与父母就关系不大了。这也是自然规律。
所以对父母来说,他们付出,尽可能让自己的儿女有一个好的将来。这是每一个负责任的父母的初衷,也是他们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能实现固然好,如果实现不了,只要他们努力了,多半也不会有太多遗憾。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会想儿女将来有所回报,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儿女将来生活得好,生活得快乐就足够了。
对子女而言,他们过得好,父母固然高兴,他们过得不好,父母除了有遗憾,大多也是无能为力。因为自己的事情,最终还得自己去解决。将来如果儿女有能力,有孝心,能帮助照顾一下父母,那再好不过。如果儿女做不到,父母也会坦然接受这一切。
现在这个社会,父母不会指望儿女养老,相反,还有许多啃老族。再者,两代人之间也有太多的生活习惯差别。所以对大多数父母来说,把儿女养大成人,完成责任后,基本上都会和儿女各过各的生活,不希望再和儿女有太多瓜葛。
父母过好自己的生活,儿女过好儿女们的生活。这样挺好。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父母和儿女,他们的关系也是疏远的。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对大多数家庭而言,的确就是这样。
我的意思是说,对父母和子女而言,他们虽然各有各的生活,但他们的生活肯定彼此有关,因为他们是父母子女,这种血缘关系是什么都抹杀不了的;但同时,他们彼此的生活关系也不是太大,乃至到了一种夸张的程度。
就像电影电视剧中的情节。男孩对女孩说,你不要离开我,你离开了,我会活不下去的。可事实是,女孩最终离开了,男孩是会伤痛,但他最终还是会治愈伤疤,好好地活下去。
更不用说天灾人祸等一些意外事件了。这个世界,每天都会有父母子女间的生离死别,尽管他们彼此相爱,彼此都是生命中的唯一。可是,离去的人最终离去,活着的人还得坚强的、好好的活下去。
这的确有些冷酷,可事实就是这样。
更有甚者。公元前205年,刘邦彭城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