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没几个。
当了皇帝,就得以大局为重。
这个时候的李善长,经过了中都城,以及这次的空印案后,威势已经被咱们给打了下来。
这个时候的他,就像是没了牙的老虎。
没有了太多的威慑力。
至少对于咱们父子而言,就是如此。
现在还没到他李善长死的时候。
没了多少威胁力的李善长,活着要比死了。
活着他也没有多少能力,来搞风搞雨,做一些事情了。
但是他活着的话,却还能看住一部分的淮西勋贵。
这些人今后,就算是不对他特别的尊敬。
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参考他的意见的。
李善长这人,算是半个文人。
哪怕在元朝时参与参加科考的落了榜。
可也算是个文人了。
只要是文人,那么在很多事情上,他做事就会左右衡量。
不会不过脑子。
在很多方面,就算是真的准备下手了,也会留有余地,斗而不破……
当然,这是好听的。
说不好听的,那就是这些文人,本质上而言,大多都带有妥协性。
是软蛋!
不会脑子一热,就干出诸多的事情来。
要不怎么有句话,叫做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淮西勋贵不同。
里面的很多人,都是大老粗。
考虑的没有那么多。
又是带兵打仗,一路厮杀过来的人。
最是嚣张跋扈,难管!
有些时候,做事情根本不去多想后果,脑子一热就做了,这样的人才最是难缠。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把李善长留着,还是挺有用的。
至少不会让那么多人走极端。
让李善长替他们思考,要比让他们那些人,自己动脑子思考来的更好。
这个时候,李善长其实已经变成了,咱们这边加在淮西不少武将身上的一道绳索。
能够通过他,约束住一部分人,不让他们走上极端。
手中权势过大的李善长不好,死掉的李善长,也不是好李善长。
如同现在这样,半死不活的李善长,才是最好的。
而且,胡惟庸这家伙通过了这次的事,也一下子获得了很多的好处。
今后肯定是要起势。
留着李善长,就能够给他形成一个不小的障碍。
不至于让李善长这留下的诸多力量全部,都到他那边去。
咱们这边,此时要是一股脑把李善长也给解决了。
那对于胡惟庸而言,就太便宜他了!
对于咱们而言,也并不太美妙。
等于说是咱们这边动手,处置了李善长这个张狂之人后,马上就又动手亲自扶起了一个‘李善长’。
甚至于要比李善长更为胆大包天,肆意妄为。
这事儿,不是太好。
还是先将他给留下吧。
等到他该死的时候了,再让他去死也不迟!
左右不过是一个被拔了牙的老虎而已!”
朱元璋缓缓的说出了,他对于李善长的考量。
一般而言,朱元璋是不太喜欢,这样长篇大论,与人说事的。
不过那要分对谁。
对太子朱标这个好大儿,那在不少的事情上,朱元璋都想要给自己家标儿,仔细的说一说。
结合着实际的情况,把该有的道理,讲给自己标儿听。
在培养朱标这件事情上,朱元璋向来都是不遗余力的。
把一些应该懂的道理,掰开揉碎了讲给自己的标儿听。
对于朱标,朱元璋从不藏私。
听到自己父皇,说出来的这一番话后,朱标思索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他能够理解,父皇为什么会这么做。
事实也正是如同父皇所说的那样。
当了皇帝,有很多事情都不能随心所欲。
尤其是在大事上,需要的权衡一点儿都不能少。
治理国家,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而事实情况,也确实如同自己父皇所说的那样,一个半死不活的李善长。
要比死了的李善长更好。
至于说自己父皇,之前所说的准备让胡惟庸越来越嚣张跋扈。
然后再动手把胡惟庸,连同丞相制度,一起给灭掉的打算,和父皇此时留着李善长,让其保持一定的实力,不让胡惟庸将李善长的所有势力都给吃下,有没有矛盾?
这事情在太子朱标看来,其实并没有什么矛盾。
让胡惟庸越来越嚣张跋扈,不可一世。
并不等同于,让其力量无限制的发展。
最好的状态,是既让胡惟庸在今后,嚣张跋扈,做出一些过于张狂的事情。
同时还能保证,在胡惟庸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