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五章 秀翻天的崇祯募响。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说,可是待遇不错。
    袁佑为人一向是胆小谨慎,凡事不冒头。
    田弘遇为人骄纵,周奎则是生性吝啬,庸碌无为。
    但不管怎样,三人在捐款一事上,能够达到惊人的一致,就是:没钱
    崇祯的正牌老丈人周奎,他原先是一普通老百姓。
    天启六年,他女儿被选为还是信王的朱由检当王妃。
    明朝的妃嫔出身都不高,他沾了女儿的光。
    被授予南城兵马司副指挥。
    朱由检即位,升为都督同知,后又升为右都督。
    崇祯也把周家的舅哥一同升为都督同知。
    周皇后儿子被立太子后,周奎被封为嘉定伯。
    靠着身份便利,周奎迅速积攒了巨量财富……
    崇祯第一个想到了老丈人周奎,告诉去往周家筹钱的司礼监太监徐高。
    这次一定让老岳父拿出五万到十万来。
    崇祯不白要钱,让徐高带着圣旨去。
    加封周奎为嘉定侯。
    结果徐高吃了个闭门羹,周奎一口咬定自己没钱,
    气的徐高拂袖而起:老皇亲如此鄙吝,大事去矣,广蓄多产何益
    周奎没办法,扣扣索索地挤出了一万两上交。
    崇祯对这个数字很不满意,命令再加一万。
    周奎这次说什么也不拿了,跑到宫里跟女儿周皇后哭穷。
    无奈的周皇后,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给了他五千两。
    没想到周奎在中间吃了回扣,贪下二千两,只给崇祯三千两。
    总共捐了一万三千两的周奎,害怕崇祯不依不饶。
    干脆叫人买了发霉的大米,对外宣称家中都把钱捐了。
    生活已经贫困不堪,家里只能吃霉米度日了……
    再看另一位外戚,田贵妃的父亲田弘遇,沾女儿的光,担任游击将军、锦衣卫指挥,封左都督。
    后来女儿死了,待遇就不如从前了。
    于是把陈圆圆劫夺入京,有意献给崇祯而没能成行。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重新找靠山,就把陈圆圆献给了吴三桂……
    崇祯帝派太监催捐款,好说歹说,才跟周奎一样,拿出了一万两,之后一个子也不掏了。
    还有天启皇帝的张皇后父亲太康伯张国纪,也只拿出了一万两……
    外戚们不肯利索掏钱,那底下的大臣们更是精明。
    在京的大臣们朝也不上了,纷纷撸起袖子,叫上仆人,涌上京城街头,开始摆地摊。
    公开叫卖自己家的东西。
    有的甚至在自家大门上挂起出售房屋的公告……
    有的大臣看情形不对,跑路走人了,离开京城,避开这次捐款……
    前首辅陈演说自己是清官,没有银两可捐。
    事实上他二月份辞职时,崇祯还给了他一笔补偿。
    自己家里更是藏有巨富……
    接替他的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五百两。
    这点钱与其说是助资,还不如说是寒掺崇祯帝……
    被文武大臣瞧不起的太监,反而是在这次捐款活动中,拿出了大头。
    太监王永祚、王德华、曹化淳几个老实人各捐五万两。
    太监王之心家中最富,但很吝啬。
    没有多拿,只捐了一万两……
    而崇祯前前后后花费了这么大的功夫,送孟吉涛钱粮,也不过是二十万两……
    朱元璋看着模拟器当中,闪过的一幕幕的画面。
    看着那最终被汇集起来的二十万两银子,他的拳头握的咯吱吱作响!
    这些狗贼!当真是好狗胆!
    大臣太监皆富,唯独皇帝独穷!
    哪有这么糊弄皇帝的?
    这些人看起来,只怕都是想要喜迎李自成了。
    只是,接下来迎接他们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命运呢?
    是生是死?
    还是荣华富贵依旧?
    朱元璋在心里面想了一会儿之后,心头已经升级了诸多的阴霾。
    这些欺上瞒下,意图卖国之人。
    今后在李自成那边的生活,只怕还是很不错的。
    毕竟他见多了相似的事情。
    这些人为什么如此有恃无恐?
    最大的原因,还是准备抛弃明朝,抛弃崇祯。
    转头到李自成麾下……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