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六所三人组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高福并没有跟着出去,而是回自己工位干自己的设计工作去了。
    一把手办公室里面,陈国华到的时候,就看到了杨丽清和其他几位陌生的领导。
    “领导,您找我?”
    冲杨丽清微微点点头,陈国华看向段云平说道。
    后者直接给他介绍了一下杨丽清旁边的几位军装领导。
    那是来自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六研究所的主任魏祖业和副主任李秉成,以及工程师蒋汉文。
    他们三人来这儿,主要是因为陈国华之前拿出来的第109型号碳纤维材料。
    众所周知,第六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航空工业使用的国产金属、非金属材料的性能、生产和检验方法。
    另外,研究我国气候条件对航空材料质量的影响及金属材料热加工工艺。
    而陈国华拿出来的109号碳纤维,完完全全就是最适合航空工业使用的非金属材料。
    不仅仅只是它质量轻、硬度强等特点,更是因为它的耐高温等性能。
    这事儿还是杨丽清她所在的107工厂,本身就跟六所有合作关系。
    而107工厂也已经可以自行生产109号碳纤维了,所以刚巧就被六所知道这种新型材料。
    其实,按理来说,之前伍先生也来过北汽,知道这一款109号碳纤维。
    但被陈国华忽悠了,因为陈国华说了,现在的109号碳纤维,其实还不能够用在航空飞机上面。
    伍先生当然相信陈国华的话啊,毕竟后者是专家嘛。
    可现如今,蒋汉文这位第六研究所工程师,经过各项检查之后,确认了109号碳纤维的惊人性能,马上就汇报给了魏祖业和李秉成两人。
    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会面。
    简单介绍过后,魏祖业都没有寒暄,直入主题,询问陈国华这样的材料是否还可以继续改进?
    “魏主任,这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纤维科研所已经在全力改进了,每周都可以进行一次试验.”
    陈国华点点头,碳纤维这东西,可以说有很多种,分为低端、中端和高端的碳纤维材料。
    就目前而言,堪比普通钢的碳纤维,其实就是中低端的碳纤维。
    如果非要用在航空飞机上面,也不是不可以。
    只不过,其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等终究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听到陈国华的话,魏祖业、李秉成和蒋汉文三人顿时两眼放光。
    他们马上表示能否去纤维科研所参观一下,这当然是没有问题了。
    于是,众人直接离开了办公室,直奔纤维科研所。
    到地方之后,魏祖业他们看了一下,发现里面的设备等都十分不错,规划得非常好。
    就是有一点让魏祖业三人很想吐槽:居然有人一边看资料一边实验,简直了!
    “陈国华同志,你们这研究所有多少位大学生啊?”
    “总共十三名大学生,剩下的都是中专或是高中生,其中还有两位是初中毕业生”
    那两名初中毕业生的技术是非常不错的,之前是从其他单位转过来的。
    听到陈国华的话,魏祖业三人直接惊呼了起来:怎么可能?
    拢共也才十三名大学生罢了,算上陈国华,也就是十四个大学生。
    怎么可能会如此短时间内就研制出了碳纤维呢?
    魏祖业他们三人几乎下意识地把陈国华给撇开了。
    毕竟他们也知道陈国华是领导,虽然是很年轻的领导,但也没有想过他懂那么多。
    所以魏祖业他们都以为是裴益民、齐北、顾崇杰他们这十三位大学生把碳纤维给研发出来的。
    “呵呵,魏主任,这就是我们纤维科研所了,不大,但没有什么不可能,或许要不了多久,他们就能拿出来更好的碳纤维材料”
    陈国华笑了笑,坦言道。
    此话一出,让魏祖业他们更加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作为一五计划当中,北方援助建设的一百五十六项重点项目之一,六所可是专门为航空材料而生的。
    结果,人家一个造汽车的,却研发出来了他们想要的航空材料。
    这打击,不得不说,有点大。
    早些年的航空材料是镁合金,到了四五十年代的时候,不锈钢成为了航空结构材料。
    直到五十年代中期才开始出现钛合金材料。
    然而内地却是八十年代之后,才开始陆续使用钛合金材料作为航空紧固件的。
    在一九五二年之后,太钢等钢铁厂陆续炼制出了不锈钢,结束了内地不能生产不锈钢的历史。
    众所周知,不锈钢的拉伸强度一般都是在400到2000左右,弹性模量则是在190-200之间。
    而109号碳纤维材料,它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是4700和230,远超不锈钢这种材料。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