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都在打算盘(求订阅)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此前的时候,隔壁的纤维研发车间,就有两位中专生被陈国华点名去当培训师,想要锻炼他们一下。
    结果第一堂课程,就讲得磕磕碰碰的,还闹出了不少笑话,可真是逗死人了。
    没理会紧张兮兮的聂景忠等人,陈国华已经带着单反照相机、照片等东西离开了十六号仓库。
    京城汽车工业管理局,办公室内,张逢时跟段云平和陈国华两人大眼瞪小眼:
    “才大半个月而已,前后不过是二十多天的时间,你们跟我说,高级单反照相机,已经造出来了?”
    “并且国华你刚才说的什么全开光圈测光技术和高对比补偿技术,这些听着就很不容易吧?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刚才张逢时可是听得十分仔细,高对比补偿技术需要借助两组独立工作的硫化镉测光元件。
    硫化镉这东西是什么?
    听着就是让人脑壳痛!
    “领导,那我跟您再讲一遍技术流程?”
    听到陈国华如此认真的语气,张逢时打了一个冷颤,摇头拒绝了。
    算了,这么高深的技术,还是让专业的人来搞吧,他一个只会舞刀弄枪的大老粗,搞不掂。
    不过嘛,关于建立照相机生产线的事儿,他直接就批准了。
    到时候直接上报给到第一机械工业部那边,吕进雄肯定会知晓此事了。
    后续的其他事,陈国华就没有跟进了。
    有这么好的产品,只要电视台、人民报、公安部等相关单位的领导不傻,就知道如何办了。
    但,陈国华还是低估了大家对这一款照相机的热情。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陈国华陆陆续续接待了不少人。
    由于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在即,所以整个京城都变得十分热闹了起来。
    加上十月份的国庆大阅兵,那么对于京城的市民来说,确实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儿。
    正因为如此,不管是人民报、电视台等媒体,还是派出所、巡逻队等单位,他们都十分紧张。
    前者是没想到陈国华会拿出这样好的照相机出来,这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大福音。
    由于记者需要扛着照相机到处跑,每次到地方之后,都需要面对不同光线的场景进行拍摄。
    然后都需要进行各种条件才行,否则的话,很容易拍摄出不合格的照片。
    基于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都急需要一款稳定性高、操作简单的照相机。
    如果是进口的话,那就太贵了,不少单位都只能抠搜地买一两部照相机。
    但现在北汽制造厂有了自己的高级单反,那还用说吗?
    生产线赶紧建起来呀,没钱的话,他们这些单位可以借钱,没有材料或者缺设备的话,他们都可以去帮忙申请。
    好家伙,面对这些热情的单位,段云平他们几位领导都笑得合不拢嘴了。
    只有陈国华十分无奈地躲了起来,让向叔宝他们去招待这些客人。
    除了媒体层面的单位,国防、派出所等单位就更不用说了,甚至连一些研究机构也都跑过来下订了。
    这天,津城照相机厂那边来了一位领导冯弘正,径直找到了段云平和陈国华,希望可以获得高级单反照相机的技术和生产设备。
    作为潜在竞争对手,段云平自然是不想给对方技术和设备的。
    反倒是陈国华笑呵呵地冲对方说道:
    “没问题啊,冯书记,只要您可以给我们北汽制造厂换来二十名熟练技术工人或者十名大学生,那就没有问题。”
    此话一出,段云平瞬间笑呵呵了起来,只有冯弘正瞪大了眼睛:
    “小陈同志,你这不是打劫嘛?我上哪去给你找这么多人啊?”
    作为交换条件,还得需要这么多人,就算是把他卖了,也找不到这么多人啊。
    二十名熟练技术的工人,或者是十名大学生,咋可能嘛!
    众所周知,现在已经是九月份了,之前七月份毕业的大学生,都已经全部瓜分完毕了。
    根本不可能还有剩下的!
    其实早在五五年的时候,倒是有不少青年下乡,但这些都是没有工作的青年啊,而不是大学生、中专生之类的。
    毕竟后两类人才,那都是由国家分配工作的,不可能是无业游民。
    一五计划是从五三开始的,二五计划则是从去年开始的。
    换句话说,绝大部分青年,基本上都是在五三、五四年这几年,国家大力建设工厂的时间点,都找到了工作。
    然而还剩下没有工作的人,肯定不会滞留在城市当中,都会被号召下乡去了。
    二五计划开始,北方援助的三百多个项目,几乎都落地了。
    可是这个时期,内地对方大学生等专业人才的需求,依然是非常迫切的。
    冯弘正不可能给陈国华找来这么多大学生或者技术工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