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接下来几天,陈国华都在安排工作,监督进度。
碳纤维的研发进度,直接就进入了瓶颈期。
之前八月底的时候,刚拿出来了110号碳纤维,现在直接是歇火了。
十天都过去了,结果他们一点进度都没有。
要知道他们这个研究车间队伍里可是有十三名大学生啊,还有三十名中专生和技术工人,他们都已经磨练了大半年,还是不太行的样子。
反倒是十七号仓库,晶体管研发车间这边,在十一号下午,拿出来了一款仅仅只有一丝米的晶体管。
“测试过了吗?”
陈国华看着跟头发差不多粗细的晶体管,好奇地询问道。
其实就在今年,内地这边发布了《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废除了重量单位的公丝和丝,并以米忽制规定了长度计量单位丝米。
也就是说,一毫米为十丝米,一丝米为十忽米,一忽米等于十位米这样的计量标准。
而在国外,十九世纪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以头发宽度约为一百微米为准,以一丝米、100微米作为机械加工测量单位。
所以,眼下车间内制造出来的这一丝米大小的晶体管,可不就是跟头发丝差不多粗细嘛。
确实是非常小的晶体管了,技术突破到了这里,已经是非常牛逼的了。
“目前还没进行测试,我们也是刚研制出来,您就刚巧进来了.”
二部研究员恭敬地说道。
旁边的其他研究员,也都十分恭敬。
晶体管缩小技术是陈国华提供的,技术痛点难点,也都是陈国华帮助解决的。
甚至,改进之前那套老旧的技术设备,也是陈国华指挥马云禄等人火速解决的。
否则的话,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就拿出了一百微米的晶体管成品了。
“那就先拿去测试,其他人继续制造更多这样的晶体管.”
陈国华看着众人,立马大声催促道:
“我们需要跟时间赛跑,晶体管只是最容易突破的技术,它只是一个小小的障碍罢了”
“我需要你们拥有更加熟练的晶体管制造技术,而不是杵在原地看着我,看我没用,我又不是人民币,还能让你们发财不成?”
众人哈哈大笑,旋即分散开了,该干嘛干嘛去了。
然而,很快,陈国华就收到了一个坏消息。
第一个研制出来的晶体管,无法通过测试。
“改进一下测试机器,抓紧时间再制造第二枚、第三枚晶体管出来,今天说什么也要给我破了这个难关.”
听到坏消息之后,陈国华并不觉得沮丧,这是意料中的事儿。
“根据目前的尺寸来查看,晶体管的大小已经完美符合我们的预期,所以我们不需要再给它放大了.”
“其他技术细节,都给我把控好,不能够再出现问题.”
“成品率是非常重要的,你们在制造晶体管的过程中,都给我再反思一下,是不是什么步骤遗漏了?还是没有做得更精细一些?”
为了研制出尺寸更小的晶体管,陈国华在这个车间里,也是直接上了洁净室。
只不过,现如今的洁净室,还只是相对简单的封闭式无尘车间罢了。
并没有做好更多的消毒措施,仅仅只是简单的多一套无尘服罢了。
无尘服是从国棉二厂那边订购的,还从合作社那边的工人家属,招聘了十五人,协助清洗这些无尘服。
这些无尘服可是每天都需要清洗的,一旦今天清洗之后的无尘服,没法完成干燥,那可就出大事儿了。
当然了,她们都会使用烘干机来进行烘干这些无尘服,并且还会进行最后一道消毒工序之后,才会放回无尘车间。
烘干机这东西就不用说了,很早之前就已经应用在纺织、造纸等领域。
时间过得飞快,临近中午吃饭的时间,终于,在第十八枚晶体管通过测试之后,第二十枚、二十三和二十六枚也陆续通过了检测。
“停,大家听我说!”陈国华突然喊停,众人放下手中的活,好奇地看着他。
“目前为止,我们只研制出了四枚合格的晶体管,这说明技术是没有问题的,但生产的过程,出现了问题”
“这个成品率,无疑是不能够进入生产线的,因为它不是合格且成熟的技术.”
“你们都是我们国内目前最顶尖的研究员、技术员,连你们都只能制造出这样的产品,何况其他人呢?”
“现在已经到午饭时间了,你们分批次去吃饭,给我休息好,我们下午继续.”
众人都点点头,没人说不。
事实上,即便陈国华不说,现场也会有人提出来。
这样的问题当然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生产领域,更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
食堂,陈国华打了饭刚坐下来,周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