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计算数学(舵主加更)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学费或者说学杂费,按照上级命令,贫苦家庭可以申请用柴火等作为学费的。
    一般来说,每个学生两捆柴就差不多了。
    还有些学校就更简单了,直接在寒暑假的时候,让学生拾麦子、挖药材等勤工俭学的活动。
    但如果是城里的孩子,那就不同了,小学是五年的,每学期的学杂费是八毛钱。
    语本费另交,也就是书本费,这个大概是四到七毛钱左右。
    所以,给陈小梅和陈小敏两个小家伙报名,学费是一块六毛钱,书费的话,前者七毛钱,后者四毛钱。
    总共加一起,也才两块七毛钱。
    反倒是陈小月报名初二的报名费,光是每学期的学杂费就需要一块五毛钱。
    课本费的话,总共需要两块六毛钱。
    如果是初三的话,还会多一门化学,那就需要多交三毛钱了。
    所以,陈小月一人的费用就需要四块一毛钱了,加上两小只的费用,便是六块八毛钱。
    这就是很多农村人难以供应小孩上学的原因之一。
    学费可以免,但书本费这些却是免不了的。
    给三小只报完名之后,陈国华一行人又去了北大燕园。
    他自己也需要报名啊,不过呢,他不需要交任何费用。
    甚至他还能领不少东西回家呢。
    来过几次北大的陈国华,刚踏进校园就察觉到了不同。
    有不少黑乎乎的人背着被褥,或是背着布袋行走在燕园的校道上。
    这些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见谁都乐呵呵的,还特别容易脸红。
    见着一些穿着裙子的女同志,还害羞不敢看。
    只能等人家女同志走过去了,他们才敢偷偷回头瞧一眼。
    新生开学,北大聚集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
    有不少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地区,所以他们才会看着那么黝黑。
    估计他们应该刚参加完夏季农作物收割的繁忙收获季吧?
    于沫离和三小只的心情都十分雀跃,跟着陈国华走进了报道的办公室。
    “老师您好,我是陈国华,是今天来报到的大一新生,这是我的录取通知书。”
    报到处门前排了不算长的队伍,没排多久,很快便轮到了陈国华,于是他便把自己的通知书递了过去。
    瞅他自信满满的样子,跟其他农村地区来的学生,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
    同时,陈国华还提供户口本、街道办证明文件等之类的相关文件,提出了不住校的申请。
    接待处的老师也不见怪,毕竟北大的学生,就有不少是住在京城里的。
    从城里到燕园也就是十五公里而已,甚至有些住得近的,也就是十公里左右,坐公交车上下学完全没有问题。
    这时代很多工人都是住在城里,然后在城外上班的。
    比如梁大栋、赵玉枝等,他们就是住在南锣鼓巷,但却是每天走路或者骑车去城外上班的。
    尽管如此,接待处的老师还是善意提醒道:
    “这位陈国华同学,伱要知道北大是城外,我看上面街道办写的你家住址是在东城的北河沿大街,这可是在故宫附近,距离我们燕园可是有十五公里之遥啊”
    每天都要跑这么远的路,即便是骑自行车往返或者乘坐公交车,那也是挺麻烦的。
    学习效率会变得很低。
    对此,陈国华表示理解,旋即指了指自己众多证明文件中的一份工作证明。
    “老师您好,您看看这一份文件,我目前还有工作,所以没办法一直待在学校学习的。”
    “麻烦您帮忙一下,虽然我也很想一直窝在象牙塔,专心致志地学习,奈何领导不允许啊。”
    废话,段云平怎么可能会让他一直待在学校里面呢?
    周一到周五这五天时间,陈国华可以有两天是完全待在学校读书的。
    剩下三天,必须得有半天待在厂里面。
    至于周末两天,也得有一天半在厂里面工作,还剩下半天,就是他的假期了。
    接待处的老师闻言,查看了一下证明文件,然后便摇头失笑了起来。
    既然陈国华准备如此充足,那也只能这么办了。
    当然了,该给陈国华的东西,却是一件都不会少的。
    比如被褥、脸盆、搪瓷杯、毛巾等等,以及学习用的讲义、笔记本等辅助工具也是一应俱全。
    陈国华领到这些东西之后,三小只就表示让她们拿一点。
    便是连于沫离也忍不住笑着说道:
    “我这也算是提前体验了一把大学报到啊,哈哈!”
    领完东西之后,学生证就没那么快拿到手了,而课表之类的就需要自己去抄写了。
    每个系的教学楼都有一个宣传栏,课表就张贴在宣传栏那边。
    军训的话,并不是在九月份开始的,而是在第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