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查,也不知道具体怎么样了”
戴希璋并没有回振华研究所去参与民航客机这个项目的研发工作,而是留下来,协助轰炸机试制机的试飞测试。
可现如今,他似乎也有些黔驴技穷了。
陈国华闻言,没二话地上了飞机,然后开始进行检查。
旁边还有几位非常年轻的地勤技术员在陈国华旁边,汇报着飞机各个零部件的检查情况。
“行了,你们都出去吧,让所有人做好警戒准备”
顿了顿,陈国华接着说道:
“现如今这天气不太好,雪太大了,徐德祥同志你去通知一下拖车队,先把飞机拖回厂房再说。”
徐德祥闻言,连忙点头,转身就离开了。
此时的陈国华,还不知道轰炸机具体是什么问题,但没关系,只要肯付出时间,绝对能够找出问题所在。
进入机舱内之后,陈国华就找到了戴希璋,咨询后者现在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陈主任,我现在也不敢武断地下结论,总觉得挺奇怪的”
听到对方的话,陈国华眉毛一掀,惊讶地问道:
“戴教授您仔细说一说,我也想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
伴随着戴希璋的话,陈国华脸上的惊讶之色,更甚。
好奇怪!
因为戴希璋说了,这架轰炸机的传感器、电池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
要知道这可是一架刚完成组装的轰炸机呀,如果传感器、电池等这些零部件出现损坏的话,肯定是在之前就已经发现了。
一架新的试制机,居然出现了零部件损坏的情况,绝对是大事件!
可陈国华很确定,在组装之前,所有零部件都是完好的。
不可能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些零部件就出现了问题。
那么必然是在组装好之后,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从而导致轰炸机试制机上面的零部件出现损坏。
并且在听到戴希璋的推测之后,陈国华内心已经多少有些猜测了。
“戴教授,你们已经让这架飞机停在外面试飞多久了?”
陈国华只好试探性地询问,戴希璋明白被前者的问题给问住了,张口嘴巴,完全没有反应过来。
“啊?”
见对方这副呆滞的样子,陈国华只好重新提问:
“是这样的,戴希璋,我这么问吧,从下雪之后,这架飞机在室外已经有多长时间了?”
“从前天”
戴希璋已经反应过来了,接着又重新说道:
“准确来说是前天上午九点半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四十九个半小时了”
说着他已经抬起他的手腕,盯着手腕处的上海牌手表,如是说道。
上面的时间是十一点。
此话一出,陈国华顿时心中有数了,却又听对方继续问道:
“陈主任,所以您觉得这架飞机之所以出现问题,就是跟它一直待在室外有关系?”
此时的戴希璋,满脸不敢置信的表情。
“是的,大概就是这个原因了。”陈国华点点头,接着说道:
“我刚才已经让徐德祥同志安排拖车队过来了,等下把飞机带回厂房再说”
听到这句话,戴希璋脸上的惊讶之色,更浓了,直接脱口而出:
“这怎么可能?这架飞机可是能够在两万米高空翱翔的呀,怎么可能会因为这个天气原因导致线路、传感器、电池这些出现问题呢?”
众所周知,由于地貌、生物等影响,高山气温垂直变化一般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约0.4-0.6℃。
也就是说,海拔一万米的地方,理论上比地面低四十到六十度左右。
而地球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吸收了太阳光以后的热辐射,一万米高空的空气由于透明,不能直接吸收太阳光的热能,只能从地面获取辐射能。
因此,假设地面温度为二十度,那么一万米高空基本温度在零下二十度到零下六十度之间。
那么两万米高空的位置,大概是零下八十度到一百二十度左右。
这些都是大概的理论值,实际上,不同空域的自然环境也是有所不同的。
可不管如何,两万米高空的自然环境,肯定比现在燕山山脉基地的环境,要差很多才对。
没道理啊!
尽管戴希璋无法理解,可陈国华并没有急着给对方解释,因为此时外面的拖车队已经过来了。
拖车这东西,其实就是靠汽车的拉力罢了。
原时空历史上,北美那边的高科技,就是全靠媒体来鼓吹。
比如后世那个时空,北美就曾经鼓吹过飞机牵引车。
因为大家都知道,很多大飞机在机场的时候,它们是非常依赖飞机牵引车,而不是靠它们自己的滑行动力。
毕竟飞机这种庞然大物有着巨大的质量和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