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新两人顿时面面相觑,这也太这太执着了吧?
“陈生,你不是已经收购了《香港商报》吗?怎么还要收购我们明报?”
陈援朝闻言,笑道,“查生,这是我的商业布局,就不便透露给你了,不知道你们是否考虑清楚了呢?”
毫无疑问,自然是被拒绝了。
见此,陈援朝还是没有放什么狠话,和气地离开了。
他只是计划执行人,没了明报,难道就没有其他退路了么?
有句古话叫没有张屠夫就要吃带毛猪么?
肯定不是啊!
那毕竟是上面传达下来的计划,肯定有其他备选方案。
“唉,多事之秋啊!”
查良镛突然感慨道,沈宝新赞同地点点头。
虽然他们不知道陈援朝到底有何后手,但直觉告诉他们,这个十六岁的少年绝非一般人。
一般人也做不到在这个年纪,拿出百多万来收购报社啊。
事实上,陈援朝很快就有了新动作。
《香港商报》突然发布招聘启事,薪资都给很高,比如实习记者,其他报社也就是三百港币,结果《香港商报》却是直接上四百港币。
高了一百港币啊!
编辑和正式记者就更高了,五百港币的月薪,已经是行业内的顶尖水平了,毕竟很多主编也才六百块港币罢了。
扰乱市场啊!
最关键是《香港商报》招聘的编辑和记者等岗位,分别是三十和一百,简直吓人!
当然,对于记者的语言要求也挺高的,比如必须会中文和英语,如果是会小语种的话,每多一门小语种,每月还会多八十的津贴。
如此计算的话,如果有人会五门小语种,那么津贴加工资就是九百港币了。
因此,这则招聘广告出现之后,前来北角英皇道《香港商报》总部报道的人直接排了一整条街。
在北角英皇道这条街,总共有《明报》、《成报》、《快报》等多家报社。
现如今,这些报社的人来上班,就看到了《香港商报》公司门口的长龙,一个个都惊得目瞪口呆。
“扑街仔,这个香港商报的老细是不是傻子啊?怎么给这么高的工资?搞得我都想去排队了.”
有些记者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已然心动不已。
正所谓手快有手慢无!
《香港商报》的工作岗位看似很多,但这么多人排队,肯定不出两天就能够招满了。
尽管很多人未必会几门小语种,但成为正式记者或者编辑,也比现在的工资高一百块钱啊。
一百块钱能够做很多事了。
“咦,那个不是阿城么?他怎么也在排队?我记得他昨天好像请假了?扑街,他不会是也要跳槽吧?”
很快,有些人已经看到熟悉的同事,顿时忍不住跺脚。
操蛋!
原来这些同事昨天请假,就是为了现在跑过来香港商报面试?
一时间,很多人顿时忍不住后悔!
明报、成报、快报这些报刊管理层,看着办公室内少了一小半的人,顿时忍不住骂娘。
香港商报这操作,简直绝了!
出手就是雷霆手段,不给敌人反应的时间啊!
在明报的办公室内,沈宝新来汇报了一下情况,查良镛直接沉默了。
前几天,他们两人才刚说完多事之秋,现在马上就应验了。
三天之后,明报等几家报刊,每家都分别接到了不下十份辞职报告。
轩尼诗道的大公报、新晚报,九龙宏光道的星岛日报,海旁道的文汇报等报刊也同样惨遭重创,都损失了不少得力助手。
并且,由于香港商报的突然涨薪,其他报刊不得不被迫涨薪,以此来稳定日渐浮躁的员工。
即便如此,香港商报这一波,绝对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举动。
就在大家都以为香港商报这一波是损人不利己的时候,却没想到香港商报公司又新开了一版日报,叫《香港报》!
这完全就是冲着明报、成报、星岛日报等报刊来的呀。
为什么?
因为明报、成报等几家报社,他们都是港岛报纸销量排名前几的报纸,而他们都无一例外,都有连载。
现在香港商报这一波,完完全全就是对着星岛日报、明报他们几家报社,照抄!
“有什么好怕的?这绝对是一大昏招,学我者生,似我者亡”
看到忧心忡忡的沈宝新,查良镛却是笑呵呵地安慰道。
只可惜,没过两天,查良镛就笑不出来了。
这个《香港报》出来之后,完完全全就是最新的武侠,准确来说,这些的武力值,比武侠要强大很多。
并且剧情也十分紧凑。
就是不知道这些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陈国华看到这些的话,就只会告诉查良镛,这些都是他写出来的大纲,其他人代笔写出来的罢了。
这就是之前陈国华写出来的计划里的附录。
以前,陈国华一直想要写的那本潜伏,至今都还没发表呢。
没想到他在内地没写成,却是在港岛这边,以另类的方式写了好几本。
大纲而已,又并不是真正的,不会浪费陈国华多少时间。
才创刊没多久的《香港报》,第一天就卖出去三千份,这个成绩不算怎样,但已经十分不错了。
一周之后,一家名为华通通讯公司成立了,在尖沙咀和铜锣湾这里两个地方开了两家门店,卖寻呼机!
跟国外不同的是,寻呼机的价格不是七十九美金,而是一百九十九港币。
这价格还是很高的,但相比国外七十九美金的高价来说,已经便宜了一大半。
毕竟七十九美金就是四百四十六港币罢了。
除此之外,包月的短信服务费用也仅为三十九港币,包年也仅仅只是三百九十九港币而已。
跟国外相比,已经便宜了很多很多。
一百九十九港币的价格,顿时让很多人都忍不住‘慷慨解囊’,购买了一台寻呼机。
不过,大部分香港人还是习惯订购了包月费用,选择包年的人,很少。
但是很快,经过短信轰炸之后,他们都喜欢上了这种感觉。
伴随着寻呼机在港岛内畅销,香港商报、香港报这两份报纸就迎来了畅销模式。
“嘶,《香港商报》销量已经超过我们明报了”
办公室内,沈宝新找到了查良镛,说出了一见后者错愕的消息。
凭什么?
所以,这就是当初陈援朝这个年轻人说的商业布局?他居然能够拿下华润公司那款寻呼机在港岛的代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