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执着和忙碌(求月票)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如果是搞蘑菇蛋研究的设备,那肯定是比较大型化的装置了。
    “国华,你们可真是太厉害了,看来纳米级别的晶体管,有望在今年内研制出来啊”
    听到邱宗岳的话,陈国华却摇摇头,道:
    “领导,恐怕没那么容易,光刻机、光刻胶等设备,都还没影子呢”
    提起这些,就不得不提一下上个月底,也就是六月底,刚刚回去完成毕业论文答辩、拍毕业照、领毕业证的那群准大学生了。
    蒋却民、束星北、赵孟引、桂质廷他们这一群人,在这个月中旬将会全部返回京城。
    等他们回来之后,那么接下来就会全面开启光刻机等方面的研究任务了。
    毕竟,他们这群人,从三月中旬开始学习,到六月底,已经整整学习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了。
    或许对于一般人来说,肯定是不够时间去完成这么大量的学习任务的。
    但,陈国华早就安排好了,先是系统、概论等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才是精细化的学习。
    精细化学习,就会分开不同的小组,专门去攻克不同的技术。
    比如扫描电子显微镜这一块设备,就会分为三个学习小组,不同小组的人学习不同的技术知识。
    如此情况,其实就有点类似后世那些大厂或者外企公司的精细化管理了。
    比如软件开发一样,会分为需求工程师、产品经理、软件设计师、测试工程师等等不同的岗位。
    搞研发也是一样的,肯定需要不同岗位之间来进行协调完成。
    因此,到了这里,肯定是需要更加细致地区分开各自需要负责的具体事务了。
    如此一来,需要学习的知识就会被模块化、简单化了。
    三个多月的时间作为岗前培训,已经是非常多的时间了。
    其实,如果不是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很多人不知道这些技术,陈国华也不至于这么麻烦。
    听到陈国华的话,邱宗岳当即便说道:
    “这些你不用跟我说,你来规划就可以了,我只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完成任务.”
    “领导,如果您只是需要纳米级别晶体管的话,那么八月份左右应该是可以拿出来了.”
    陈国华沉吟着说道。
    他能够有把握的一点,那就是这个月月底或者下个月初,肯定能够拿出中性质谱仪。
    只要这些这边都拿出来了,那么就可以制造纳米晶体管了。
    可是制造出来也没用啊,它没办法卖。
    并且,最重要的还是芯片,而不是晶体管了。
    因此,光刻机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不是离子注入设备。
    听到陈国华一直强调光刻机,邱宗岳都不由纳闷地说道:
    “你说的这个光刻机,真的有那么难吗?”
    “领导,它对我来说,当然不难,可是对于其他研究员来说,就很难了,我又不可能一直造光刻机,而且我一个人造光刻机的话,您知道需要多长时间吗?”
    “多长时间?”
    “五年!”
    嘶!
    如果让陈国华一个人专注着造光刻机,需要花费五年的时间,那确实不可能。
    有这样的时间,都足够陈国华作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来了。
    好吧,当他没问过!
    邱宗岳倒吸了一口凉气,旋即识趣地没有再提这件事了。
    反正他就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就可以了,冲锋陷阵的事儿,就交给陈国华了。
    离子加速器出来之后,除了振华研究所和原子所二部知道之外,也就是邱宗岳等领导知道这件事了。
    伍先生这次并没有过来振华研究所,而是专门给陈国华打了一个电话。
    并且在电话里夸赞了陈国华一番,同时还表示,会给他们研究所送来十头大肥猪。
    “你们搞研究的科研人员,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大家那么辛苦工作,可不能缺了营养,不能再出现之前营养不良导致的科研事故了”
    对于伍先生提及的这件事,陈国华也略有耳闻。
    是大西北那边的导弹研发项目,有位科研人员,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色盲,引起了一次试验的失败。
    这件事不仅在大西北那边传开了,伍先生、邱宗岳他们也跟陈国华聊过这件事。
    因此,确保研究员的营养,绝对是头等大事。
    毕竟,如果再出现类似的事儿,拖慢研究进度还是小事儿,出现了重大的科研事故,才是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呢。
    “领导,您请放心,我们振华研究所,肯定不会出现这样的事儿”
    陈国华在电话里作出了保证。
    振华研究所跟其他研究机构可不一样,后勤几乎都是外面派过来的,就连研究员,也都是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一起。
    更别说研究所就在京城,可谓是大家的眼皮底下,不管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