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四种办法(求订阅)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自认为还是可以做得到的。
    奈何很多办法都是大工程,可能他提出来之后,对方也未必敢冒险。
    所以他能做的就是需要认真思考。
    毕竟现如今他不太想浪费太多的时间,对方也不会接受大投资的工程改进项目,更不可能接受耗费时间很长,以及耗费太多人力的工程。
    有这些顾虑在,那么他就需要思考,如何找到平衡点,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
    “老段,看来小陈也不太行啊。”
    汪兆惠皱了皱眉,担忧说道。
    心里却早已经叹了一口气,果然,不能有太多的期望,否则的话,就很容易失望。
    段云平闻言,却没好气地说道:
    “我说老汪,你好歹也是一把手,这点养气功夫都没有?淡定一点,急什么呢?”
    靠!
    事儿又不是发生在他身上,他当然可以说这些看似安慰别人的话,其实就是风凉话的话。
    汪兆惠瞪了对方一眼,如果两人不是多年老友了,他现在指不定给对方甩脸色了。
    “那你帮我问一问,看看他现在是什么情况?”
    “吃饭也要先做饭吧?人家小陈这不是在想着呢么?你要是真这么急,那我可把人带走了啊。”
    见段云平这么说,汪兆惠只好不再吭声了。
    前面走着的陈国华,此时还没想到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而这会儿,熊大福已经领着他逛完了大部分厂房、车间。
    整个钢铁厂自然是非常大的,现在逛完了,午饭时间也已经过去了。
    食堂包房里,众人坐着吃饭闲聊。
    餐桌上摆了七道菜、一道汤,还有两瓶五粮液。
    之所以没有摆放那么多酒,自然是因为不想把陈国华给灌醉了。
    前几天不是刚说了要降低粮食份额嘛,所以现在吃饱最重要。
    菜过三巡之后,餐桌的气氛倒是挺和谐的,可有人却急了。
    眼看陈国华一直不吭声,段云平又在顾左右而言他,都没有直入正题,汪兆惠顿时开口冲前者说道:
    “陈同志,刚才您也参观了我们钢铁厂,不知道您现在对我们厂有什么看法呢?或者有没有什么改良的意见?”
    “可能老段没跟你说过,我这个人啊,十分开明,什么意见建议都能听得进去.”
    “当然了,我也部队出身的,可能性子会比较急,这个还请陈同志多多担待一下.”
    一把手都将自己的位置摆放得那么低了,可想而知汪兆惠是有多么着急了。
    要不是旁边的熊大福不适合开口,汪兆惠也不至于亲自出马了。
    只不过,汪兆惠明显是不太了解陈国华,否则的话,完全可以从陈国华的父亲这边入手,拉近彼此距离,那就更好聊天了。
    其实,此时的陈国华,仍然在思考着问题呢。
    现在听到对方已经明着询问了,他便知道自己不能再思考下去了。
    于是,他便放下筷子,道:
    “汪书记,我也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出茅庐,什么也不懂,刚才我也不是有意憋着不说话,而是我正在思考您刚才说的建议这个问题”
    “其实来之前,段书记就跟我简单聊过贵厂目前的情况”
    “另外,我母亲特别喜欢看报纸,我大嫂也是,所以我也有关注报纸,注意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报纸上面关于京城钢铁厂的钢铁产量这件事.”
    事实上,钢铁产量是从五七年开始,就一路在飙升。
    这背后涉及到了大国战略的问题,深层次原因暂且不说,但钢铁产量提高的同时,需求量也一样在提升。
    不仅仅像是北汽制造厂这样的单位继续更多的钢铁,就比如说江城那边的长江大桥、火车、军工企业的大炮等等。
    几乎是全国各地,都需要庞大的钢铁来应对日益高涨的需求。
    特别是去年八月份的时候,全国都掀起了炼钢大热潮,其实也说明了这个时期的内地,真的很缺钢铁。
    “所以我知道贵厂每年的钢铁产量指标肯定很高,那么最迫切的需求,应该是提高生产力”
    听到陈国华这么说,汪兆惠顿时感觉遇到了知音,便殷切地看着前者,追问道:
    “那么陈同志您现在是有什么建议呢?”
    “汪书记,我现在就是在纠结一个问题,贵厂有多大的魄力呢?”
    见陈国华这么说,包房内的众人,全都惊愕不已。
    汪兆惠挑眉了一下,询问道:魄力?这怎么说?
    陈国华竖起四根手指,道:
    “针对京城钢铁厂的情况,其实我有四种解决办法,如果能搞掂其中一个,那么应该是可以较大地提高目前钢铁生产效率的.”
    四个?
    段云平、汪兆惠、熊大福等人全都瞪大了眼睛,特别是汪兆惠等人,直接惊呼了出来:
    “真的有四种办法?”
    反应过来自己问了个傻问题之后的汪兆惠,立马清了清喉咙,改口道:
    “陈同志,我是想问,您说的这四种办法,到底是什么办法呢?”
    难怪刚才陈国华询问自己有多大的魄力,难怪刚才陈国华一直纠结着不吭声。
    合着真的是在憋大招啊?
    他们京城钢铁厂想了那么久,也就那么一两种办法,而且大部分都很难实现。
    主要原因也简单,一来是技术不成熟,二来是设备不支持。
    这个阶段的京城钢铁厂,其实大部分设备都是进口来的,嗯,从北方那边过来的。
    其实现在的钢铁厂,还有不少北方那边的工程师呢。
    “汪书记,是的,没错,就是四种办法,而且这些技术和图纸,如果您需要的话,半个月之内,我就能拿出来给您”
    陈国华再次开口,大家又惊呼了起来。
    半个月就能搞掂了?
    “你们别误会了,其中有两种技术,其实是我之前关注报纸的时候,自己瞎想的,一切都还需要实际验证了才行”
    听到陈国华这么说,汪兆惠等人的神色这才稍微缓和了下来。
    但即便如此,那也是两种技术啊,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强了么?
    只有段云平目光一凝,心中早就被震惊到了:小陈这臭小子,还真是喜欢藏一手啊。
    也只有汪兆惠他们不了解陈国华的情况,所以才会被他忽悠了。
    跟陈国华打过那么多次交道的段云平,当然十分清楚,陈国华每次拿出来的技术,几乎都是完美的。
    只要设备、工人等没有太大的问题,那么都是可以实现的。
    “陈同志,您说说看,到底是怎么样的技术呢?”
    说话间,汪兆惠的语气更加尊敬了,眼里也有了光芒。
    “第一种的话,也不是什么新的建议,我相信汪书记、熊主任你们都知道,甚至段书记您也听说过了.”
    “我也听说过?”
    段云平错愕了一下,他也被勾起了好奇心,便好笑地问道:
    “那你说说看,是什么呢?”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