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打字机和磁芯板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头加一起,你挡不挡得住吧!”
    陈国华顿时脸黑了起来,成时若他们却是哈哈大笑了,毫无形象地肆意大笑。
    闹过之后,陈国华这才开始给众人解释。
    其实计算机的发展,到了晶体管计算机这个阶段之后,之所以很快进入到集成电路时代,而不是什么量子计算机等等,当然是因为集成电路更加简单嘛。
    单个晶体管的功能有限,自然是无法满足现代电子设备对于更高性能和更小尺寸的要求。
    就好像,陈国华在面对日益繁重的文字编写工作,想要申请打字机。
    如果没有打字机,是不是会想着发明一个打字机?
    或者有了打字机之后,会不会想着如何再改进打字机,或者有没有其他办法来提高打字速度呢?
    又比如于敏等研究员,在进行相关科研任务的时候,有着大量的计算要求。
    而研究所内又没有足够的数学家帮忙完成繁重复杂的计算任务,偏偏上面又希望该科研单位能以最快时间完成这个科研项目。
    如果这个时候,恰好有一台运算速度高达十万次每秒,甚至是百万次每秒的计算机出现了,是不是就能帮到很大的忙了?
    甚至,如果现在有一台运算速度高达上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是不是就意味着,于敏他们所在的科研项目,能更快地完成呢?
    所以集成电路便是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的。
    陈国华还知道量子计算机,但他敢往这方面研究么?
    连量子理论的基础框架都没做好,怎么研发?
    这就像极了之前的吴几康一样,他对陈国华提出来的十万字节磁芯板的理论,有所怀疑。
    加上在研发设计过程中,遇到了极大障碍,所以吴几康教授便退而求其次,转而去研发一万字节的磁芯板了。
    毕竟在此之前,电子管的贮存量,也就是几千字节而已。
    基于此,一万字节的磁芯板存储器,其实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了。
    “老陈,你提出来的芯片,我们都听明白了,但是怎么实现呢?”
    薛晋权等人皱眉不已,提出了他们的疑惑。
    陈国华刚才说了,芯片是一块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薄片,上面集成了大量的晶体管和其他电子元件。
    光是这个理论,就足以让人头皮发麻了。
    因为一枚芯片里头,居然要集成如此之多的晶体管、电子元件,那岂不是说,要在一枚芯片里面修建一座城市,乃至是一个国家?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样的设想,仅仅只是想法,就足够惊艳所有人了。
    但对于薛晋权他们这些痴迷于技术的学生来说,求知欲才是他们此时内心世界里的全部。
    他们也惊叹于陈国华的设想,但更加想要迫切地了解,如何在一枚芯片里面,添加如此之多的晶体管、元器件。
    “怎么实现?那就只能想办法咯。”
    陈国华呵呵一笑,旋即便把话题转移开了。
    “好了,这些都是很后面的技术了,现在我也仅仅只是理论研究罢了,如何实现的问题,交给以后再说,现在你们该回学校了。”
    众人只好收拾了一下,起身出门了。
    尽管没有知道更多关于芯片的事儿,但也已经十分满足了。
    目送曾抗生他们上了大卡车,陈国华这才收回目光,然后拿着十万字节的磁芯板,准备回中科院那边。
    结果于建川过来了,二把手找他。
    二把手办公室里,薛亚军热情地招呼陈国华坐下来,嘘寒问暖了好一会儿。
    后者好笑不已,直接回答了对方关于磁芯板的研发问题。
    主要是百万字节磁芯板的事儿,此事非同小可。
    得知陈国华他们真的弄出来之后,薛亚军激动到面色潮红。
    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反应过来,好像老段还不知道这件事呢?
    不过老段去部里面开会了,否则的话,也不会是他来找陈国华了。
    “小陈,这是一份全国农业技术研讨会的邀请函,时间就在三天后,原本我们早就收到了这份邀请函,只不过最近你在忙,所以没有打扰你”
    聊完事儿之后,薛亚军这才说出了他今天找陈国华的目的。
    后者一听,顿时目瞪口呆:
    “领导,您不会是搞错了吧?这可是农业技术啊,我又不是搞农业技术的,让我去参加,不适合吧?”
    “怎么不合适了?”
    薛亚军顿时好笑不已:
    “你忘记去年冬天,你研发出来的农用地膜了?还有蔬菜大棚技术,那可是出口到了北方呢”
    听到对方这么一说,陈国华顿时尴尬不已。
    他当时哪里想那么多呀?
    只是单纯为了掩盖自己空间里的那些蔬菜,然后才想办法搞出了蔬菜大棚。
    却没想到动静闹得还不小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