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不养无用之官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都有几十上百个首级。
    按照大虞律,众人无疑是满足了武将升迁的基本要求。
    一下子涌出了这么多待晋升的将领,朝廷空缺的优质岗位肯定不够分。
    何况除了五城兵马司外,京营同样是勋贵子弟的大本营。
    这边斩获颇丰,那边的战绩更厉害。
    大家都是关系户,竞争起来只会更加激烈。
    家族子弟少的还好,只要表现出了一定的潜力,就能够获得族中的大力支持。
    最惨的是那些兄弟多的,兄弟、堂兄弟、叔伯子侄好些人都在军中任职,又恰好同时面临晋升需要。
    有限的资源无法覆盖到所有人,朝廷也不允许一家独大,注定有人要在仕途上做出牺牲。
    同族兄弟尚且会因为个人仕途,影响私底下的关系。
    往日的同僚朋友,一下子变成了仕途上的竞争对手,受到的影响就更大了。
    相对大部分同僚来说,李牧的情况算是好的。
    虽然不是侯府的嫡系,但架不住他表现出了足够的潜力,受到了镇远侯的重视。
    家族政治资源分配看血脉,同样也看子弟的潜力。
    给谁不给谁,当家人有很大的话语权。
    优先培养族中最优秀的子弟,符合家族的整体利益,其他人也没话说。
    作为五城兵马司的首功之臣,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衙门的脸面,同时也代表着舞阳侯的个人倾向。
    兵部和都督府在考虑人事任命的时候,肯定会考虑到这些因素。
    具体到哪个位置,还需要幕后进行博弈,但起码不会太糟糕。
    在众人争先钻营的时候,李牧反倒是闲了下来。
    就连抓捕黄仁龙的行动,都被无限期的搁置下来。
    并非他渎职,纯粹是军中自有军中的规矩。
    没有主帅的授权,下面将领是无权调动军队的。
    何况手中有限的线索,也不能保证抓到贼首。主动请缨,却又没完成任务,在官场上是大忌。
    尤其是在临近升迁的关键时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无过便是功。
    ……
    扬州城。
    收到捷报的徐阁老,只感觉头大。
    南下这么长时间,好事没有一件轮到他,麻烦事却是一件接一件。
    官军收复泰州城是一件大喜事,留下的那七万多战俘,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武将都没杀降,他这个清流领袖,那就更不能干了。
    赦免是不可能的,再怎么怀柔,也没有赦免反贼的道理。
    按照以往的惯例,朝廷对造反的胁从者,多是流放充军。
    毕竟,能够造反的都是青壮,老弱妇孺早就死在了战乱中。
    直接杀了太过可惜,不如废物利用,还能体现朝廷的仁德。
    五城兵马司这次抓到的俘虏情况特殊,青壮没有抓到几个,老弱妇孺倒是逮了一堆。
    流放充军,估摸着不等人到地方,就全部给倒下了。
    即便是有侥幸活下来的,人家边军不会要。
    “怀昌,你看这些人该怎么处理?”
    徐文岳放下手中的公文询问道。
    “阁老,这种事情我朝没有先例。
    终归是反贼,处理轻了,交代不过去。
    天下人同情弱者,若是处理重了,又有损您的清名,
    不如先把人关起来,奏报朝廷请陛下裁定吧!”
    侯怀昌略显犹豫的说道。
    清流党人不受皇帝待见,很大程度上都是遇到棘手的问题,经常甩锅给皇帝。
    天灾人祸是皇帝失德,朝廷财政亏空是皇帝铺张浪费,前线战败是皇帝没有任用贤臣……
    偏偏他们这群贤臣只负责发现问题,从来不去解决问题。
    “不妥!”
    徐文岳失望的摇了摇头。
    作为清流出身的内阁大臣,徐文岳自然不是简单的清流党人。
    相比一众同僚,他是有政治抱负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不到,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他还是想做事的。
    遇到问题,向皇帝甩锅最容易,可这样也会让他丧失皇帝的信任。
    天元帝可不是好糊弄的主,前面这么干的几位清流大佬,一个个都回家去种地去了。
    “阁老,如果不奏报给朝廷,那不妨先观望一二。
    战俘不光我们这边有,淮安府那边同样少不了。
    我们可以先看阉党怎么干,如果合适的话,就跟着效仿。
    即便是造成了不良影响,必要的时候,可以设计让阉党背黑锅!”
    听了侯怀昌的新建议,徐文岳满意的点了点头。
    甩锅给同僚,可比甩锅给皇帝安全多了。
    就算事情泄露出去,清流党人也会一口咬定是阉党干的。
    “给舞阳侯传讯,让他先代为看管战俘,所需的粮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