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代管扬州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家都急着回京,很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带着诚意谈,解决问题的效率,总是能超乎想象。
    本以为棘手的两淮盐政,在短短半个月内,各方就初步达成一致。
    具体的利益分配,李牧没有资格参与。
    他只知道事情处理完了,钦差大臣们都要回京,而他不幸的沦为留守人员。
    扬州瘟疫刚控制住,代理知府被徐阁老赶回了家,新任知府朝廷还没确认人选。
    扬州这种大城,没有负责人是不行的。
    按照正常情况,在新知府到任之前,扬州政务将由钦差大臣代为处理。
    遗憾的是舞阳侯和徐阁老都想赶紧回京,根本没心情处理扬州的善后事宜。
    两人相互推脱一番之后,这没人想干的差事,就落到了李牧头上。
    大虞朝并非没有武将代理地方政务的先例,不过那都是开国初年。
    自从文官集团做大之后,就只有常年遭受外敌入侵的边界地区,发生过这种奇葩事。
    “侯爷,此事不妥!
    末将代管扬州城,传到朝堂上定然引起轩然大波,到时候……”
    不等李牧将拒绝的话说完,舞阳侯就挥手打断道:
    “放心好了,现在朝中的麻烦事多得去了,谁还顾得上这么点儿小事。
    任命是本侯和徐文岳一起签发的,谁拿这件事找你麻烦,就是在打本侯和徐阁老的脸。
    朝堂上的派系看似很多,但大体上也就那么几大阵营。
    你本身就是勋贵子弟,在这种事情上,他们肯定是支持你的。
    就凭你和厂卫私底下的交情,阉党就不会搞你。
    清流党人想要搞事情,还有我们的徐阁老呢!
    如果连这么点儿小事都压不住,他那阁老干脆别当,回家去种地算了。”
    听到近乎无懈可击的解释,李牧只感觉心累。
    如果只是自己这个小卒子,那多半是安全的。
    朝堂上的党争,也不是发神经,见人就乱咬。
    挑起纷争,大都带有目的性。
    问题就出在两位大佬身上。
    舞阳侯这种外戚,暂时没有担任敏感职位,沦为靶子的概率不大。
    身处权力中心的徐阁老,就不一样了。
    党争一旦爆发,火烧到他身上,只是时间问题。
    各种挑刺,那是不可避免。
    奢望一些个人交情,避开风暴旋涡,也不是不可能,问题是他没有啊!
    前面同厂卫之间的联系,一半靠利益纽带,一半凭借狐假虎威。
    偏偏这种事情,李牧还没没法解释。
    若是让舞阳侯知道,自己前面和厂卫打交道,每次都是用他的旗号,肯定不会有好脸色。
    搞不好要重新分账。
    有人脉关系能拿到的分润,和纯粹的传话筒,能够获得的收益完全是两个概念。
    “侯爷,要不换个人吧,末将还要回京奔……”
    话到嘴边突然卡了壳,貌似李家死掉的那几位长辈,均已经出了五服。
    按照礼制,这种五服外的亲戚,根本不需要他守孝。
    “行了,你也别找借口啦!
    不光你要留下,衙门中的其他几位千户,全部都要留下。
    就连京营也会留下三分之一的人马,确保两淮地区的稳定。
    除了扬州城外,两淮地区的其他府县,也会进入军管状态。
    有这么多人陪着,心情是否要好了很多?”
    舞阳侯的调侃,让李牧很是无语。
    早知道大家都会留下,负责善后工作,他就不废话了。
    想要回到京师,除了方便政治运作外,最大的问题还是两淮地区不太平。
    叛军是被剿灭了,但散落在民间的落网之鱼,却不在少数。
    尤其是官军手中的大量俘虏,更是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隐患。
    这么多问题没解决,因为战乱停滞的盐场,还必须尽快恢复生产。
    更不用说复杂的战后重建工作,全部一起压过来,李牧根本背不动。
    多了一群倒霉蛋陪着,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谁也不吃亏。
    有同僚帮忙分摊,他实际需要负责的只是扬州城和近郊,其他州县都是别人的活。
    工作量大减,肩上的担责也轻了很多。
    ……
    为了赶时间,在分派完任务之后,次日两位钦差就急匆匆的坐船离开。
    一下子上头没人管着,李牧突然不适应起来。
    代管扬州城,不等于他就是扬州知府。
    钦差大臣们能干的事情,不代表着他也能干。
    万一未来的知府不认可,全盘否定他的做法,还不知道会惹出多少麻烦。
    权衡利弊之后,李牧悲剧的发现,自己只能沿袭之前钦差大臣在时采取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