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黑暗中的孩子们》上市,分级制度被提出,出版社的台柱《新文象》瞬间少了五分之一的读者,且还在源源不断的流失中。
这是出版社要完蛋的前兆啊!
“读者为什么会流失?难道全部流去了河出书房和北川文娱么?”有人忍不住问道。
高山仁裕咽了口唾沫,又回头看了看投影在墙上的数据表,默默点了点头。
“从数据上看,流失的读者并没有离开文学市场,而是转头跑去买了《大众》、《北川》或者《文艺》。
还有一小批可能是被近期崛起的轻市场所吸引,但那些人数目前可以忽略不计。”
他揉了揉有点发酸的脑袋,长长叹了口气,有些悲观的说道,
“这三本头部杂志的虹吸现象非常夸张,是我从业数十年来都没有见过的‘近垄断’情况。
几本杂志占据市场超65%的份额,上一次出现这种现象,还是在战后时代,《新潮》和《文艺春秋》复刊引起了一波国民哄动。”
这种陈年往事很多年轻人根本没经历过。
但此时能坐在这里听高山仁裕逼逼的都是年过半百的行业中流砥柱,都经历过那个恐怖的时代。
那是日本文学逐渐复苏的时期,是《新潮》和《文艺春秋》支配一切的年代。
只是唤醒那些几近死去的记忆,就让他们的身体有种难以抑制的逃离冲动。
那个年代,几乎人手一本《新潮》和《文艺春秋》,无数文学家从这两本杂志中走出,业内的诸多大咖也和它们脱离不了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62章新文象出版社:打不过就加入有什么可丢脸的?(第2/2页)
一些顽固的守旧派甚至认为《文艺》击溃的《新潮》和《文艺春秋》并非巅峰时期的它们。
如果换做那个年代的它们,也许结果就会不一样了。
关公战秦琼的猜想永远不会被验证。
但此时此刻,在场的所有人都从高山仁裕的话里听明白了。
现在的《文艺》、《大众》和《北川》,正在这条垄断一切的道路上行走着!
大会议室里一阵轻微骚动,不安感更浓了。
大家都看向高台上的高山仁裕,让他压力倍增,不得不继续说下去。
“流失的原因还在查找中,不出所料的话,应该大幅度都在北川.老师的身上。”
高山仁裕不想说出这个实情,但所有真实数据,所有分析结果,都无情地指向了这一个方向。
北川秀就是靠一己之力,先是踏碎了妄图支配他的《群像》,然后带着吊车尾《文艺》一路碾过《文艺春秋》和《新潮》,接着又把重组了的《新文象》痛扁了好几次。
在这过程中,还顺便干翻了一次电击文库。
如果把大部分原因归结在北川秀和他的上的话,也能解释得清,为什么成立不久,内部矛盾就多到数不胜数的《大众》和《北川》依旧能牢牢占据前五的席位,还时不时把他们这个老二给拉下来暴打一顿。
窃窃私语声更大了。
一路过来,从1995年4月到1999年1月,他们大部分人是看着北川秀崛起和无敌的。
可看归看,铡刀没有落在自己的狗头上时,谁都不会有太大的感觉。
直到自己直面这种终极恐惧,他们才清晰感知到北川秀有多离谱。
相比起来,埃温特·约翰逊这种享誉现代世界文坛的大师也没能阻止他,反而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了。
感觉就像是开着泥头车的北川秀在横冲直撞的过程中,无意间碾死了一只路边的螳螂。
世界级文学大师都只能是路边的螳螂,那他们算什么?
蚂蚁?
还是细菌,微生物?
“应、应该还有其他办法吧比如花重金挖一些有名气的作者,或者加大杂志的宣发力度和优惠力度什么的”有人低声问道。
高山仁裕朝提问的方向看去,眼中满是无奈和哀叹。
这些方法,他早就尝试了无数次。
要不是实在没有办法,他又怎么会在这种会议上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
看到他的这个表情,其他人瞬间就意会了。
大会议室瞬间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过了许久,才有人忍不住打破僵局,低声问道:“难道就没有任何办法能.能顺利度过这个难关么?”
“其实.是有的。”高台上的高山仁裕又咽了一口唾沫。
“是什么对策?我就知道高山社长一定有力挽狂澜的办法,快请说!”台下一名秃头理事高声问道。
台下这些人不仅是编辑部的高管,公司的高层,亦是新文象出版社比较重要的股东。
有不少人近乎全部家当都甩在了新文象的股票里。
他们可接受不了新文象要被彻底打垮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