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且看那一条条罪状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二日早朝。
    李世民当庭宣布,改封汉王李恪为蜀王。
    同时亲自指婚李恪与长孙无忌的嫡长女,长孙聘婷……
    本来前世要娶杨妃侄女的李恪,就这么被李承乾的一句话给改变了命运。
    同样,这带来的蝴蝶效应,也是相当巨大的。
    首先,就是朝中大臣,开始逐渐明白了李世民的打算。
    不久前,长孙无忌才刚被李世民罢官。
    随后李世民便让二皇子娶了他的女儿。
    李世民如此行事,朝廷内的那些人精了,再看不出风往那边吹就怪了。
    ……
    秦王府内。
    李听雪的贴身婢女品儿将一封厚厚的书信交给李承乾。
    “殿下,这是我家娘娘让我转交给您的。”
    “她说,这里面就是你想要的东西。”
    李承乾从袖口里摸出一小吊铜钱,塞进品儿的手里。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品儿姐可别和我客气。”
    品儿本想推辞,但听他这样说,还是将钱收下了。
    李承乾轻笑了下:“品儿姐,麻烦你回去,跟我姐说声谢谢。”
    “殿下这就客气了。”
    “以殿下与娘娘的关系来说,哪有什么谢不谢的。”
    品儿嫣然一笑:“如果没什么事儿,我就先走了。”
    “小初子!”
    “帮我送送品儿姐。”
    小初子应是,随即便跟着品儿一同出去了。
    人都走后。
    房间内只剩下李承乾一人。
    李承乾看了眼手中的书信。
    心里其实已经猜到这书信里面的东西是什么了。
    “没想到,姐姐竟也已经学会用软刀子了。”
    看向窗外,李承乾的眼眸深邃。
    “我本善良,奈何苍天不允。”
    “我本仁慈,奈何世事险恶。”
    “如能从善,谁又愿意去当恶人呢……”
    ……
    这日早朝。
    李世民跪坐于太极殿当中的桌案后。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魏征出列对李世民道:“陛下,近日山东世族联名上奏,请陛下取消科举制度。”
    取消科举制度?
    李世民皱着眉头看着魏征:“理由呢?”
    魏征抿了抿嘴,没说话。
    不等李世民说话。
    苏世长便迈步出列道:“陛下,科举制度虽是治国良策。”
    “但寒门子弟读书之人少之又少,就算参加科举,也皆是世家子弟。”
    “与其如此,何必增添科举来多此一举呢?”
    寒门子弟读书少?
    科举多此一举?
    李世民差点被气笑了。
    “若非这些世家垄断书籍,读书的寒门子弟怎会少?”
    “今日又来与朕说什么,寒门子弟的事情,你们这是想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他这话,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来的。
    他可还没忘,这些人让自己罢黜长孙无忌,关闭造纸厂印刷厂时的嘴脸呢。
    那时说的,那叫一个大义凌然。
    结果现在现在跑到这里和自己说寒门子弟读书少来了。
    难不成他们真当自己是泥捏纸糊的?
    苏世长似乎没看见李世民那铁青的脸色一般。
    “陛下,如今山东世族抵抗激烈。”
    “甚至放出话来,若陛下不取消科考,山东世族便不在出仕为官。”
    听闻此言。
    李世民是真的笑了。
    这些人算什么东西?
    竟然开始威胁起自己来了?
    “科考制度乃是为国选取栋梁的良策。又岂会因为某些人随意而取消?”
    “既然不愿为官,那便罢了,泱泱华夏,可不缺这一门一户。”
    李世民一心励精图治振兴华夏。
    看爱和现在世族横行,甚至到了能够左右朝政的地步。
    想要结束这个局面,必须得让寒门子弟可以站在朝堂之上。
    若非如此,李世民也不会沿用成为隋朝灭亡原因之一的科举制度。
    魏征拱手道:“陛下,山东世族可不止一家一户呀。”
    “若陛下今日为寒门子弟而冷落世家,那是要犯众怒,动摇国本的呀。”
    “陛下,虽科考是治国之良策,却也不宜操之过急。”
    “与其与世家闹僵,不如暂时停止科考,这样便可安抚诸多世家。”
    “等到来日,再慢慢找机会推行这项政策也不迟呀。”
    魏征就是这样一个不会给李世民留任何余地的人。
    他说话,一直都是将话给说满了。
    也就在李世民气得胡子都直了的时候。
    忽然听见殿外传来一声怒斥:“简直是一派胡言!”
    这声音苍老而有力,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