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一切就绪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85章一切就绪
    「……目前主任务是交替执行Shor-t算法跟化学模拟,同时并行处理8K视频流渲染跟机器学习训练。
    更新后单量子门保真度保持在99.85%-99.93%区间,双量子门保真度在99.61%-99.75%区间。
    误差累计速率0.012%每小时,目前不论是量子计算模式还是混合计算模式,均未出现量子-经典内存冲突导致任务中断的情况,也未出现多显示器信号失步情况。
    散热系统应力测试延续之前的效果,未发生晶化相变,长时间压力测试下,导热路径动态优化系统正常,温度波动仍控制在±1℃范围内……」
    ……
    实验室内,杜凯如数家珍的汇报着更新后的数据情况。
    换了以前,乔喻会直接坐到电脑上去自己去查看这些细节。
    不过项目负责人当久了,现在乔喻也懂了得给具体工作人员表现的机会。
    虽然等会他还要再看上一遍数据,说起来听汇报是耽误了他的时间。
    但耽误他几分钟,能鼓励一线操作人员之后更用心工作,还是划得来的。
    对待他直属的教授们,乔喻虽然动不动就拿不想干就走人威胁,但对于一线操作人员显然不能这样。
    很多人都会有一个误区。总认为最基层的执行者,最好拿捏,其实不然。
    基层执行者最大的特徵就是事多钱少流动性大。所以遇到一个愿意勤恳干活的基层执行者,对于任何企业都是一种幸运。
    而且这种人不开心了选择走人,是真能潇洒地说走就走。对于单位来说,想第一时间找到替代者,付出的成本其实也不小。
    更别提科研领域的基层执行者,本身还对学术能力有一定要求。起码要掌握所有基础知识,能看得懂报表。
    所以在听取报告的时候,乔喻表现得很有耐心。更并不吝啬赞美之言。
    甚至在杜凯汇报完之后,乔喻抬手拍了拍对方的肩膀鼓励道:「做的不错!对了,我听王教授说你叫杜凯对吧?博士阶段好好干,争取毕业之后留在研究中心。」
    如果只看年纪,乔喻的动作多少显然轻佻了些。毕竟杜凯年纪要比乔喻大了五丶六岁。好在年纪并不能代表一切。
    「谢谢乔院士。」
    「我上机看看吧。」
    「好的,您请。」杜凯压抑着激动的情绪说道。
    果然,传言大都是不可信的。
    研究中心很多人都在传乔院士特别不好打交道,害得他刚刚紧张半天。
    实际情况是,乔院士明显比自家导师都好说话得多。
    当然如果杜凯能探究乔喻的内心大概就不会这麽想了。
    对于乔喻来说,他所认识的人类社会最基本规则是博弈,而非那些被人们所鼓吹的所谓科学丶发展丶文明丶进化这类东西……
    博弈的重点就在于利益,无非就是利益的争夺丶分配丶取舍以及妥协。
    这可半点都不浪漫,但没办法得陇望蜀本就是人的天性。
    而此刻的杜凯又开始诧异于乔喻操作试验机的熟练程度了。
    乔喻没有使用其他的交互方式,只是双手在键盘上舞动着。
    说实话,很多时候杜凯都想偷偷懒,毕竟那些调取各种数据的基础命令格式跟之前所学习的Windows完全不同。
    很多时候他会直接通过语音的方式,让包子去做自检跟报告生成。
    虽然这种操作方式简化了操作,但有一定的概率出错。
    主要是系统对语意的理解错误,这也是被允许的,也不是什麽大问题。出错了重新生成一次就好了,耽误不了多少时间。
    反正据杜凯所知,大家都是这麽干的。现在看到乔喻的操作,只让杜凯一阵汗颜。
    人家竟然比他一个天天守着干这事儿的人还要娴熟,难怪人家这麽年轻就能成为院士。
    当然,对于乔喻来说这的确是基操。毕竟整个量子模拟计算机的底层逻辑体系就是他设计的。
    虽然量子模拟计算机做出来之后他的事情少了很多。当刚开始立项的时候,从最底层的最底层的量子逻辑门架构开始,到构建量子模拟计算实时可信执行环境,乔喻可是一直都参与其中的。
    甚至这套命令体系跟格式就是乔喻最终定的稿,自然特别熟悉。
    很快系统运行状态就被乔喻过了一遍,并给出了建议。
    「行,现在看来效果的确还挺不错。今天开始所有研究所的试验机都可以同步更新,执行720小时高频使用稳定性测试。
    测试指标包括量子相干时间波动,散热系统热平衡稳定性,任务中断率跟热-电协同管理。另外出一份标准化报告给联盟的委员会。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次测试之后他们就可以开始大批量备货了。对了,开会的时候就说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