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都是有私心的。
有些人想要乔喻多搞点科学应用,就像天基防御系统跟量子模拟计算机这类能够直接推动社会发展的科技。
两位老人想法则更纯粹,单纯希望乔喻能在理论数学方面做出更多贡献。即便这些数论知识普及到应用可能是不知道多少年之后的事情。
朝闻道,夕死可矣。尤其是数学作为一门人们为了理解自然生造出的学科,其实还有很多最基础的未解之谜。
这里的谜题并不单指那些未解的世界级难题。还包括最基础的理论。比如当代数学的局限性。
用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来说就是:任何一致的形式系统都存在无法证明或证伪的命题。
以及许多提出来就觉得烧脑的系统。对于数学中无穷的概念来说,是否也可以分大小?
比如康托尔提出的连续统假设,实数集的大小是否是最小的不可数无穷?
数学中很多东西想要证明或者证伪其实还受限于逻辑跟基础理论的局限性。
尤其是数学虽然并不需要直接反应自然,但却需要去解释自然的情况下。
越是天才绝艳的人,越希望有人能掀开那片迷雾,让人能窥见揭开了基本规律的真实。
老人们自己是没那个能力,自然就把希望放到了年轻一代的身上,尤其是乔喻这样的年轻一代。
但很可惜,现在乔喻却满脑子都在琢磨怎麽让西大更加热闹起来。
而郑希文的工作则是在这些不同的想法之间寻找平衡点。既要服务好乔喻,也有要兼顾其他那些大人物们的想法。
众所周知这种事情很难做。一个搞不好就是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但几年下来郑希文已经游刃有馀。不说所有人都对他有好感,但起码所有人都对他没多大意见,这其实就已经很难得了。
此时他已经在乔喻的个人电脑上,直接把初步筛选出的三十七个人的资料都调了出来。
说是三十七个人,不如说三十七个家庭。
他们的家庭成员,每月收入,社交信息,都清晰的列在了资料里。
其实这些东西并没有刻意去收集。因为这些人全部都在华夏的基建企业内任职。
而且如果做人物侧写,会发现他们的经历也惊人的相似。
大都有着一技之长,但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过得很困难。
但在西大三州跟华夏合作的大基建展开之后,他们大都能接受在大工地里的生活。并从小工做起,进入到正式员工的行列。
孩子入读的学校也大都是全新的校区。在里面接受教育的还有去西大那边务工的华夏人子女,所以也聘请了许多的华夏老师。
教学模式甚至比华夏还激进,真就是完全摒弃了快乐教育。虽然有素质教育的内容,
但不多,主打一个童年别想太快乐。
比如很多学校甚至小学六年级就开始要上晚自习。更是堂而皇之的针对学生的成绩跟学习能力,细化成了许多不同的班级。
第一梯次的创新班,到第二梯次的竞赛班,第三梯次的火箭班,第四梯次的普通班还有排在最末尾的车尾班,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而且不同等级的班级待遇完全不一样。
比如从小学开始中午提供完全免费的营养餐,但每天吃饭都是要按照顺序来的,先是创新班吃然后轮到竞赛班.
等到优等生全部吃完之后才轮到普通班跟车尾班,从小就开始培养那种学习竞争意识。
甚至校规中允许教师对不服从管理的学生进行有限体罚教育,包括但不限于打手板,
蹲马步,跟跑圈·
主打一个矫枉必须过正。
至于家长不满丶抗议?
简单,直接退学换学校就行了。反正主打快乐教育模式的学校城市里肯定还有。无非是没有免费餐食跟免费教材而已被选中的这三十七个人除了他们本身能适应这种变化之外,他们的孩子大都在学校也表现的不错,最差也能混到火箭班里。而且他们都主动要求加入组织非常有培养潜力。
当然类似的人其实还有很多,只能说被选出的这三十七人是最有代表性的。
乔喻颇有兴趣的翻开着这些资料,很快就从中挑出了一份。
「这个理察·约翰挺有意思的。而且他的大儿子竟然还能上创新班,很有潜力啊!
我觉得他比较适合挑出来做宣传。」
「嗯—你打算怎麽做?」
「回头从细雨科技再拨一部分资金过去,然后在宾州做宣传,挑选两个幸运儿可以跟着上月球的科学家一起去登月旅行,在月球待三天时间,然后跟接上一批太空人的飞船一起回地球吧。」
「训练的时间来不及吧?而且现在载人登月都没完全成功,月球科研基地建设会不会出问题都还两说呢。」
郑希文忍不住提醒道。
现在华夏的载人飞船还在朝着月球飞呢,进入月球轨道都还需要两天时间,郑希文觉得乔喻太乐观了。
这可是人类第一次在地球之外的星球做基建项目。中间会不会遇到什麽不可克服的问题都还是未知数。
虽然现在看起来很成功的,但谁知道会不会出现万一的情况?
毕竟哪怕是近地点也有三十六万公里的尺度。
「所以才要未雨绸缪。咱们先把事情做到前面。有些时候信心都是自己给的。敢于挑战让普通人上月球本身就是传递自信的表现。
现在这种关键时刻,咱们越表现得有信心哪怕失败了都有人臣服。恰好相反,如果自已都没信心,别人凭什麽相信你?」
乔喻自信满满的说道。
说实话他真不认为这次月球建设会出什麽问题,
光是预判各种意外情况的操作手册都有几十万字。当然这些东西自然不可能让太空人都背下来,但飞船上的量子模拟计算机会根据遇到的各种情况,自动给出相应的操作建议。
即便工程过程中可能充满了意外,但乔喻依然觉得成功性起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那我先这麽去宣传吧。如果这个理察·约翰一家人对这个奖励不感兴趣呢?」
「相信我,能在新学校初中进入创新班的学生肯定会对登月感兴趣。他肯定能说服家里大人的。如果没那个能力到时候再换个愿意配合的人选呗。」
乔喻不以为意的说道。
「这样,你们先想想办法,让这个理察·约翰能出本书,从一个费城本地人的视角去探讨费城的改变,不用写得过于深奥,看上去越真实越好,就很平直去描述小人物生活的改变跟相关思考。
然后想办法大肆宣传,让这本书火起来,到时候我们再邀请他们家去登月就顺理成章了。反正这件事不要求能赚钱,需要钱的地方也可以从细雨科技这边出。
你让那边先去办这件事吧!估麽着一丶两年之后就能见成果了。这段时间我正好想想湍流的问题!哎,师爷爷那关不好过啊!谁让我尊师重道呢!
刚刚我翻什麽书不好,怎麽就挑中了这本书?N-S方程啊,我跟你讲,这玩意没有个一丶两年根本别想弄明白!哎—
郑希文点了点头,然后懒得理会乔喻的吐槽,直接出门去安排事了。
这就挺好的,乔喻能安安静静的做做学问,大概是全人类之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