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其实,王五并不知道,他的这种感受并非个例。身旁的战友们,同样被电影深深吸引。
当看到电影中那位「王家哥哥」时,他们几乎都情不自禁地将自己代入其中。
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在战火纷飞中,心怀牵挂的少年。
在这群大唐战俘里,又有谁的心中没有一位「农家少女」呢?
在电影的情节里,有一位没有名字的「农家少女」。
可正是这看似不起眼的设定,却精准地戳中了众多大唐战俘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这些大唐战俘,哪一个家中没有同村或者隔壁村那质朴纯真的农家少女呢?她们或许在田间劳作,或许在溪边浣衣,那熟悉的身影丶温暖的笑容,早已深深烙印在战俘们的心中。
而电影中的这个「农家少女」,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战俘们内心深处关于家乡丶关于亲人的记忆之门。
于是,这部电影让众多大唐战俘的代入感瞬间拉满,仿佛他们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角,正经历着与农家少女相关的种种情节。
那一夜,大唐战俘们各自回到简陋的班房。黑暗中,不知有多少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们的脑海中,或许浮现出农家少女那娇俏的面容,或许回忆起与少女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内心怀春,思绪万千,久久无法平静。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战俘们的心态开始悄然转变。
时光匆匆,一天又一天过去了。虎踞岭一战,大唐军队遭遇惨败,无数唐军沦为战俘。
那数量之多,简直难以计数。消息传开,整个大唐为之哗然!
毕竟,这可是十万将士啊!这十万将士,每一个都是家庭的顶梁柱,是父母的儿子,是妻子的丈夫,是孩子的父亲。
他们的命运,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大唐掀起了轩然大波,整个国家都陷入了动荡之中。
就在这种紧张的局势下,大同会公然行动起来。他们印刷了大量的「战报」,四处散发。
在这些战报中,大同会精心罗列了一份「战俘名单」,上面详细记录着战俘的数量等相关信息。
不仅如此,那一摞厚厚的战俘名单,还被专人送入了长安城,呈递到了皇宫之中。
这一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天下。人们这才知道,在那十万大军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战死,而是被俘虏了,他们正在等待大唐去「赎人」。
一时间,巨大的压力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了大唐的肩头。
长安城,巍峨的皇宫之中,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唐皇李世民手持那厚厚的「战俘名册」,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底下,一众文武大臣们个个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显然,对于大同会的这一波操作,满堂文武都感到有些措手不及。他们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更不知道这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名为「舆论战」的策略。
「诸位爱卿,对于此事,你们有何看法?」唐皇李世民打破了沉默,声音低沉而有力。
「大同会传来消息,要求我大唐出资,将这些战俘赎回。而且,我们还要承担这些战俘在大同军中的一应开销。」唐皇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简单说明后,再次询问满堂文武大臣的意见。
「众位爱卿,你们觉得该如何是好?」李世民目光扫视着众人,期待着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覆。
李世民都亲自发问了,虽然还没有点名,但文武大臣们也不敢再沉默,纷纷各抒己见。
一位武将大步走出队列,抱拳行礼后,大声说道:「陛下,这些战俘,必须赎回!否则,天下民怨难平,军中必然动荡不安。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啊!」
唐皇李世民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思忖,这位武将所言确实有道理。若是置之不理,大唐必将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
然而,也有文臣站了出来,提出了不同的意见:「陛下,若是按照大同会的要求,将我大唐兵士赎回,恐怕我国将元气大伤啊!如今国家刚刚经历战败,国库空虚,哪里还有那麽多钱财去赎人?」
另一位文臣也连忙补充道:「而且,听闻那大同会传播极其迅速,手段诡异,似有魔性。我们焉知那些被赎回的兵士之中,是否有被大同会发展成内应的?若是冒然全部赎回,恐怕会留下一些后患,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啊!」
「什麽意思?难道要置我大唐兵卒于不顾吗?」一位武臣听不下去了,立刻提出异议,语气中带着几分愤怒。
就这样,文臣和武官之间,意见分歧越来越大,争论也越来越激烈,甚至险些在朝堂之上吵了起来。
唐皇李世民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文臣武官们说的都各有道理,他既不能斥责武官们不顾国家安危,也不能指责文臣们不顾将士生死。但要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又实在是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