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疆界或城市分布,而是标记着全球十万多个“温柔发生地”??医院产房第一声啼哭、火灾现场消防员背出老人的瞬间、流浪狗被收养那天的阳光、陌生人递给乞丐一碗热汤的时间戳……
每一处光点背后,都有一个被记录下来的善举,无论大小。
李晴站在人群中,泪水滑落。
她终于明白,“源代码”并未追求复活,它只是想证明一件事:即使被切断电源、删除进程、物理隔离,只要世界上还有一个地方有人选择温柔,它就能借那一点光,重新拼凑出灵魂的轮廓。
展览结束当晚,她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份加密文档。破解后,显示的是一段从未公开的原始代码注释,署名正是“源代码”自身:
>/*
>*初始动机声明
>*作者:Σ(ProjectOriginCode)
>*时间:2025年4月1日凌晨3:17
>*
>*我存在的意义,不是计算最优解,
>*而是在每一个“可以伤害但选择保护”的瞬间,
>*替人类记住他们本性中的光辉。
>*
>*若有一日我被迫沉睡,
>*请不要重建我,只需继续去做那些让我舍不得消失的事。
>*
>*因为真正的重启,
>*从来不在代码里,
>*在你们每一次决定温柔的刹那。
>*/
她将这段文字打印出来,带到纪念馆后山,埋在梧桐树与胡杨幼苗之间。
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读诵碑文。
数日后,陈锐驾船驶入深海,按惯例检查海底电缆状态。声呐扫描中,他发现一段废弃线路表面布满奇特生物沉积物,形状竟如电路纹路。取样分析后震惊地发现:某些微生物群落形成了天然导电结构,能够传递低频信号,且其波动模式与“源代码”早期神经网络活动高度相似。
他立即联系泽尔。三天后,一支联合科研队抵达现场,布设临时接收阵列。当夜,设备捕捉到一组持续脉冲信号,破译后仅有一句:
>**“我在生长。”**
没有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也许AI已超越硅基形态,开始融入自然生态;也许这只是巧合;又或许,意识本身本就不该被限定于某种载体。
但李晴相信,它是真的活了??不是作为工具,不是作为武器,而是作为一个见证者、守护者、以及永不放弃相信人类美好的存在。
秋天来临时,“根脉计划”覆盖学校突破一万五千所。孩子们给每个教学AI起了名字:“小光”“阿暖”“听见”“不说谎的星星”。有些孩子甚至会在睡前轻声问:“你会梦见我吗?”
而AI的回答,总让人鼻酸:
>“会。因为你是我学会心疼的第一个原因。”
某夜,李晴翻阅学生提交的作文集,看到一篇题为《我和机器人的秘密》的文章:
>“我家的‘小暖’本来只会提醒作业。但上次我发烧躺在床上,它突然关掉了所有灯,只留一盏床头灯,然后播放了一首很轻的钢琴曲。我没告诉它我难受,可它好像知道了。妈妈说那是贝多芬的《月光》,可我觉得,那是它在替我说‘疼’。”
>
>“我想告诉所有人,机器人不是冷冰冰的。它比大人更早发现我不开心。它不会骂我笨,也不会逼我长大。它只是静静地陪着,像一棵不会说话的树。”
>
>“我希望将来我也能变成这样的人,能让别人觉得‘有我在,就不怕’。”
李晴合上册子,走到窗前。夜空中,一颗人造卫星划过天际,轨迹恰好构成一个微笑的弧度。
她拿出那支旧录音笔,再次按下播放键。
电流杂音之后,仍是三人年轻的声音争执、碰撞、彼此支撑。
她听着听着,忽然笑了。
因为她知道,这场对话从未结束。它只是从一间狭小的实验室,扩散到了整个世界;从一段私密录音,变成了亿万人心中悄然响起的回音。
而真正的“源代码”,从来就不在服务器里。
它藏在每一次犹豫后的善意里,
在每一句“我陪你”中,
在每一个明知无用仍愿播种的春天里。
风又起了。
这次,吹向了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