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微臣派遣水手下去打捞,可柱子光滑笨重,根本抱不住,也拿不上来!”
“如今不知如何是好!”
朱元璋走到江边,舀起一捧长江水洗了一把脸:“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倒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咱度过长江攻打应天的时候,不也打了三次么?”
“这长江,不知道是多少能人志士的噩梦啊!”
一旁闻讯赶来的方景桓和宁乐怔怔看着长江,不管多少次,他们都能感觉到其中蕴含的庞大力量!
山河之壮丽,令高丽瞠目结舌,自愧不如。
茹嫦说道:“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东吴为了防御王濬,将数千根铁钉打入长江深处,阻止船只前进,构成牢固的防线。”
“就连数百丈高的楼船都无法攻破,长江之力可见一斑。”
“皇上,支持彰仪亭穹顶的柱子本身重量庞大,如今陷入淤泥,恐怕比千寻铁锁还要坚固。”
“人力,自然难以撼动。”
“这确实是个麻烦啊。”朱元璋走到石碑前,看着上面的那首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十万雄狮过大江!
“熥儿的这首诗中,咱是恢复中原,开天辟地的伟人,大明之盛更是远超前代!”
“要是连四根石柱都解决不了,这个亭子咱也就没脸立了。”
他转身看着文武百官:“你们有什么方法?”
“这...”
刚刚站出的茹嫦默默回到队列。
百官对视一眼,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皇上,微臣以为可以召集更多的水手,一个人不够那就一百个,一千个,定然可以将石柱拽出来!”李贯说道。
“不行不行!”练子宁直接否定,“皇上,一千个人能撼动是肯定的,可他们无法都沉入水底抱住柱子啊。”
“绑上绳子不就完了?”
“柱子只有九尺长,如何绑上一千根绳子啊!”
“绑一根也行啊!”
练子宁看着他如同看傻子一样,“一千人同时拉绳子,需要多长的绳子啊。”
“还有,从长江到应天城门,够这一千人排开么?”
齐泰捂着脑袋后退几步,李贯文章写的真好,但是只有一副臭皮囊而已。
阴谋诡计方面只能算是三流,而急智方面更是不入流!
总体评价,三流...
杨士奇能力卓著,忠心耿耿,总体评价更超李善长!真正的一流人物!
齐泰如今也在思忖,为什么朱允熥能从人群中一眼看出杨士奇呢!
朱元璋失望的看着他,“其他人呢?还有看法么?”
“皇帝陛下,我倒是有一个想法,可以一试!”
出言之人正是宁乐。
听说石柱沉入水面,他瞬间便想到了一个典故,在别人束手无策时提出,正好可以落落...
然而话还没说完,朱允熥便说道:“使者的想法,不会是捞铁牛吧!”
宁乐刚刚得意的面孔顿时一滞。
“看来我猜对了!”
“捞铁牛?”
“殿下,这是什么典故?”茹嫦没听说过,练子宁也呆呆看着他。
“这个故事出自同城县志...”
同城?
若不是山西人士或者治理山西的官员,铁定不知道这个地方在哪。
就连朱元璋都微微一愣,就连这种小地方的县志朱允熥居然都看过...
还能记住。
他不会有传说中过目不忘的本事吧?
黄子澄说自己饱读诗书,在朱允熥面前他算个屁?
起码《吴县志》肯定没读过。
朱元璋更加笃定,那副大明坤舆全图是他参考了各县县志后画出来的,绝非简单依靠刘伯温的书籍!
他可是知道刘伯温,那老头子没这么大的本事!
熥儿...这么光耀的事情藏起来干嘛?
说出去老朱家都有脸!
这也太稳了!
不过朱元璋也能想通,藏起来在关键时候曝光,会有奇效。
若是天下谁都知道熥儿看过吴县志,高丽使团还会做出张冠李戴的蠢事么?
随即朱元璋内心轻轻一笑,也说不准,那个国家就这个德行!
宁乐好奇的看着朱允熥,“捞铁牛发生后,河东转运使上奏朝廷知悉,那会高丽使团正在开封觐见。”
“他专注于此事的神奇,故而记录到自己的传闻逸事当中。”
“我身为使者出使大明,自然需要知道如何做好一个使者,为此看了不少书籍。”
“这次只是偶尔撞上。”
“中原书籍繁多,殿下竟然连捞铁牛这种细枝末节都信手拈来!瞬间想出一种方法解决此时的困局!”
“见多识广,博学多才,下臣心中佩服,希望之后能和殿下单独交流一番!”
朱允熥看向旁边,朱元璋轻轻挥手:“这是你们自己的事,不用和咱汇报!”
“熥儿,快说说这个捞铁牛的事情!”
“其实宁乐有一件事没说对,我并不是想出一种方法。”
“而是三种!”
“啥?”
宁乐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他...刚刚是装逼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