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胆战心惊!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皇爷爷....孙儿...这...”
    “给咱捏腿!”朱元璋话语冰冷,抑扬顿挫,“怕什么,咱是你皇爷爷,还能吃了你不成!”
    朱允炆却越发惶恐,心惊胆战膝行过去。
    “看看这个奏折!”
    “这是蒯祥写的,上面清楚的记录了苏州陆家砖厂,那些匠户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距城才五里,野景自萧然。塘水清环寺,窑烟黑翳天。”
    “这是南宋陆游的诗,他写在了奏折中。夏日酷暑,窑工必须守在砖窑前,因为这些砖是给朝廷特殊供应的,就算是次品也绝不准流向民间。”
    “宫里太监的采买价格又太低,赚钱绝不可能,能不赔本就不错了,窑工面如土色,苦不堪言!”
    “建立大明朝时,不少蒙元的恶政也被遗留继承,那些管理采买的奴才也从未告诉过咱。”
    “可你呢...”
    “嘴上说着仁义清高,派人前往苏州却对砖厂的苦视而不见。”
    “这就是你的仁政?”
    “咱刚刚听到了,挑选比较好的官员,告诉他们施行仁政的重要性,然后要求他们善待百姓!”
    “光嘴说就行么?自己不需要行动么?”
    “亦或者,你的仁政和宋仁宗一样,只面对那些咱最讨厌的官员?”
    朱元璋一脚将毛毯踹飞,朱允炆登时诚惶诚恐的跪倒在地。
    “别摆出这幅可怜兮兮的表情,熥儿最近没有入宫也没有去户部,你知道他在干嘛么?”
    “他派马三宝去了一趟苏州,然后自己也跑了一趟,亲自给咱上了一份奏折,说蒯祥奏折的真实,尤其指出面如土色不至于,但面黄肌瘦是肯定的!”
    “看的咱又气又笑。他太稳重了,连用词不当都指出来了。”
    “他提议,日后的采买不再交给宫里,而是交给户部!”
    “如此才能将好处落实给砖厂和窑工!”
    “咱同意了,而后将宫里面那个采买的太监杖毙,以示警告。”
    “知道的所有人里,就只剩下你,直到今天还无动于衷。”
    “咱第一次跟你说仁政的时候,咱等着你和我说这件事。”
    “而后你进宫和咱滑旱冰,咱等着你和我这件事。”
    “坐在花坛旁边吃面的时候,你如坐针毡,咱还在等!”
    “你一天不说这件事咱的火气就大一天!”
    “直到今天,咱问你...”
    “是不是咱不提出来你永远都不会说,甚至根本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朱允炆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他...真的没有注意到!
    他一直以为,身为皇孙注重的便是国家大事,而这些小事,当地的官员应该处理!
    可...
    “孙儿...孙儿...”朱元璋在他面前永远是一副和蔼的模样,当他真正面对雷霆之怒时,才发现这是多么让人难以接受!
    难怪朱棣被吓的浑身发抖,而朱标更是觉得自己撑不起大明江山,最后跳河求死!
    “孙儿...知错了。”
    “相同的话说太多就没意思了,咱自己都感觉到贫了。”
    “回去吧,给咱好好想想。”
    说罢后朱元璋捡起地上的毛毯,转身离去,朱允炆依旧叩首在地,瑟瑟发抖不敢抬头。
    良久后吕氏走了过来,他见朱允炆脸色煞白战战兢兢急忙关切问道:“儿子,你这是怎么了?”
    “皇爷爷,皇爷爷刚刚...”
    “是孩儿的错,孩儿没有将窑工放在心上。”
    “老爷子也真是的,不就几个窑工么?至于将你吓成这样么?”吕氏一脸不满。
    朱允炆急忙捂住她的嘴,心惊肉跳,“母妃,别...别这么说...”
    “快起来!”
    吕氏想要扶着朱允炆站起,却发现他腿软的不停摔倒,“来,母妃背你回去!”
    这次是真的吓坏了!
    朱允炆不由得想到当时的朱允熥,被骂的连怀表都摔烂了,他居然没被吓死?
    躺在床上,朱允炆盖着被子后悔不迭,他明明知道苏州窑工的事情为什么没当回事啊!
    皇爷爷几次三番的暗示他怎么就没听明白呢!
    他握紧拳头拼命砸自己的脑袋表示懊悔。
    吕氏端了碗乌鸡汤来:“儿子,喝点吧。”
    “母妃,孩儿喝不下。”
    “不就是砖厂么?你给老爷子上道奏折,说说日后该怎么处置,这不就完了么?他还能真砍了你?”
    “对...对...”
    “快将齐泰和李贯叫来。”
    当看到朱允炆头上顶着冰毛巾时,两人一脸诧异,许久后才搞清楚事情的缘由。这更让他们明白朱元璋的喜怒无常,刚刚还笑眯眯的,结果转瞬便...
    “这确实是个问题,原来蒯祥去苏州是看窑工的生活了!”
    “他原本便是江南的匠户,估计之前就知道,只是因为地位卑劣不能提出而已。”
    朱允炆更加后悔,当初为什么就让朱允熥将蒯祥带走了呢!
    他得不到的,总是能让别人轻易得到!
    过分!
    “此事若是没人提起还好,可偏偏蒯祥,朱允熥和锦衣卫都说了。”
    “殿下您参与其中,却无动于衷,若是传扬出去,恐怕与名声有累。”
    “现在该怎么办?”
    “必须尽快补救,提高砖厂待遇,如今户部充裕,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如直接规定高出成本价三成采买,如此便能给砖厂足够的利润,窑工也能生活的更好。”
    此言有理。
    “溢价三成...李先生,麻烦你代我拟一道奏疏递给皇爷爷。”
    至于他为什么不自己拟...
    有些手软拿不起笔来。
    很快一份奏折送入大内,朱元璋看完后放在一旁,“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咱要看的是你接下来的举动,不然你便撑不起大明江山!”
    “哈哈哈~”随即他拿起一旁朱允熥的奏折,让他万万没想到,朱允熥还让人用素描将窑工们生产,吃饭的环节都画了下来。
    让他在应天便如同看到千里之外的场景,更容易心生感慨!
    不止如此,奏折上还记录了一些窑工说的话,讲述了一个名叫陈阿六的男人因为忍受不了辛苦,跳入炉子中当场自焚而死!
    上面还有窑工的手印,这让他的奏折可信度更高!
    之后提出解决方法,并扩大到了天下所有采买之事中。若有市场价格,则按照市场价格用新币采买!
    若没有市场价格,便稳重一些,按照生产价溢价四成购买,让给匠户百姓足够的利润!
    两相对比,朱元璋微微摇头。
    比起熥儿,允炆差了太多!
    其实朱元璋并不知道,朱允熥本意想废除匠户,可若是如此即便有银行的帮忙国库也可能坚持不住!
    稳重一点,先给予匠户足够的好处,而后再慢慢取缔这个制度!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