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舫满是别扭:“咱就不知道这地方有什么好的,莺莺燕燕,看得都倒胃口!”
“可有些人偏偏就是喜欢!”
“家里面的婆娘难道不好么?”
“皇爷爷,有些文人不就喜欢红袖添香吗?”
“红袖添香?哼,宋濂和刘伯温也有这个臭毛病!好好陪着糟糠之妻不好么?他们才是真正的贴身人!”
“还有宋濂,他年幼的时候求学艰苦,送东阳马生序中有一句话,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这话说得清高,可对于这种地方也没有抵抗能力!”
“哼!”
当年宋濂教导朱标的时候朱元璋便三番四次的对他表示不满,若不是马皇后苦劝,恐怕宋濂的脑袋也保不住。
两人走到一旁,前面店铺非常热闹,来往人群络绎不绝。
朱元璋快走上去,“应天烤鸭?”
“啥时候开张的?”
“进去看看。”
烤鸭店内部装潢古典,桌椅板凳也皆是上品,一股香味绕梁不觉。
“这味道确实不错啊。”
大堂四周角落烧着无烟煤,大堂里面暖洋洋的。
小二看着两人急忙迎了上来,“二位客官,您请上座。”
“给我们找个楼上靠窗的位置便好。”朱允熥保持自己一贯的风格。
“好嘞!”
安排就坐之后,小二将桌子擦干净:“二位,您吃些什么?”
“你这不是卖烤鸭么?给咱来上一只。”
朱允熥开口问道:“烤鸭是挂炉吧?”
“这...”小二挠挠脑袋,“家里的烤鸭都是闷炉的。”
闷炉的啊...
“也凑合。”
“记住,不要给鸭子开膛破肚,只需要开几个小孔,将内脏拿出来,然后灌入水将小孔扎好,如此再放到炉子中烤!”
“熥儿啊,这有什么讲究么?”
“爷爷,平常的烤鸭烤出来鸭子很容易失水,这样做便能保持鸭子的水分,当里面的水差不多烤干的时候,鸭子也熟了。”
这小子,就连怎么烤鸭都知道的这么清楚?
他特么到底看了多少书啊!
朱元璋听到同城县志这些书的时候就已经心中感慨,现在又听到了烤鸭...
这书他也看过?
蓝再昌的热气球是熥儿启迪,还有捞铁牛,杠杆等...
这些绝不是大风刮来的,必定看了无数书籍才能总结出来,只是他深藏不漏,以备不时之需罢了。
朱元璋眼中满是赞赏,“子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学无止境。”
朱允熥认真说道:“爷爷,书籍是人们进步的阶梯啊。”
听到此言朱元璋骤然一愣,在心中仔细思忖,拍案叫绝:“这话说得浅显易懂,咱觉得比孔夫子说得还好!”
“比咱也高上了一筹!”
“小二,就按咱孙说的方法做。”
“好嘞,老爷,您请安座,我给你们上一壶茶。”
朱允熥将水壶递过去:“将这里面的酒给我烧开。”
水壶?
“这位小爷,您是军户?”
“怎么?军户不准入内?”
“不不不!如今三十万大军正在草原上血战,掌柜的说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安心做生意。”
“故而所有军户都打九折。”
“哦?”朱元璋感觉到异常欣慰,奸猾的商人也知晓礼仪,这正是民风淳朴的标志。
“快去吧。”他挥手让小二下去,此时下面大堂突然传来敲打声,一人装扮成武生唱起戏剧,朱元璋靠在椅子上手指不断敲击节奏。
“这些戏唱的是真不错,比当初咱在刘德家听到的好听多了。”
稳重点考虑,朱允熥为了表示自己和其他人一样没有格格不入,故而时常也在府邸中听戏,一来二去竟真的喜欢上这种艺术。
戏曲能从古代传承下去,也有他的原因。
“这曲应该是徽州的!”
“熥儿你对戏曲也有研究?”
“读了几本书而已。”
朱元璋:...
“爷爷,正月初四全国大庆,不如我从徽州叫几个班子过来给爷爷,还有全城百姓演上一出?”
“到时候就将戏台摆在正阳街上,让五城兵马司维持秩序,谁都能听!”
“成!”朱元璋哈哈大笑,“应天的百姓忙活了一年,要是能听一段戏指定高兴,熥儿这个建议好。”
“这才是真正的与民同乐!”
“所有银子,你户部估个数目,咱内帑来出。”
“爷爷...”朱允熥警觉的扫了一眼四周,“徽州扬州等地因为盐商较多,应酬不少,故而都养了戏班子。”
“应天的会馆也有样学样,孙儿到时候发一道函,令这些戏班子唱上一天,他们不会拒绝的。”
朱元璋点点头:“熥儿你给商人做了那么多,但凡有点良心的都会感恩戴德,还敢拒绝?”
“在函里面加一句话,就说咱朱元璋说的,要么来,要么流放!”
“让他们自己看着办!”
霸气外露啊。
“反正咱身上骂名多了,也不在乎多一两个。”
“爷爷带领他们走出乱世,开辟盛治,天下百姓无不将爷爷视作父亲,他们都会感激爷爷。”
“文人,掌控不了一切。”
“哈哈哈~”朱元璋摸摸他的脑袋,“虽然有拍马屁的嫌疑,但不知道为啥,你的马屁咱就喜欢听。”
“难道拍马屁这方面你也研究了?”
还真有可能。
这孙子,就算不是皇孙,妥妥也能当大官。
太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