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房小树新画不古,此人必是徐辉祖,这是对我的诽谤。
他拿起旁边的精装资治通鉴翻了起来,听说朱允熥最喜欢看的便是这本书,很多手段都是从此书中学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应天大街,辉煌的吴王蒙王府已经落成,因为朱允熥是双王爵位,吃九王俸禄,大明朝前所未有。
朱元璋给他改建的府邸也是用的最高规格,正房此时改名叫正大光明殿,朱元璋竟然允许他使用重檐庑殿顶。
那可是乾清宫和奉天殿才有的规格!
偏房,后房也全部改名,原先的三殿下府看的实在是寒酸,就连蒯祥和练子宁都再三劝道不行修修吧。
当初汉朝成立,萧何第一时间便用阿房宫的边角料修建了未央宫。
刘邦还不高兴,可萧何说这是为了国家纲纪,必须修。
朱元璋也发函前来,说既然要废除衍圣公,那就从户部拨款修修自己的府邸,让人心生敬畏。
这是圣旨,不可违背。
旁边的官员正好因为贪污被杀,朱元璋顺势也将他的府邸划给了朱允熥,让将墙打穿两者合一。
吴王府占地面积陡然扩大了一倍!
这也给了他更好发挥的机会。
那就修吧。
修,也要用最少的钱修出一座最精致的建筑来,让他们看看什么叫做稳重。
练子宁出谋划策:“殿下,不如修几座大殿吧,正大光明殿用来接见群臣,新修的大殿用来平常生活起居。”
“你真把我这当皇宫了啊。”
“还分前殿和后殿。”
蒯祥也苦思冥想:“那不如修个花园?”
朱允熥摇摇头:“算了,别瞎出主意了,让高文召集一万民夫,就用卖口红香水的钱,不要动用户部的存款。国家的钱,能省一点是一点。”
“对了,秦达有消息了么?”
“大司空去年冬季从山东坐船南下,按理来说早就该回来了,可直到现在都不见踪迹。”
“秦达治理黄河,淮河,疏通大运河,乃是真正的国家柱石,不可不赏。”
练子宁显得尤为钦佩,“大司空为国为民拳拳之心,真乃吾等楷模。”
身为工部尚书,却甘愿栉风沐雨,离京一年徘徊在各个工地,锦衣卫汇报,他甚至和工人一起搬运水泥,一年便消瘦了很多。
谋国之臣,栋梁之材啊!
“他一定是碰到什么事情了,否则不会这样。”
“练子宁,你手下有可靠的人么?”
“有!一人名叫于仁,乃工部司务,为人谦逊正直!”
“就让他沿着运河北上寻找,再让蒋瓛派上几名锦衣卫跟随,一定要将秦达迎回来。”
“微臣遵旨。”
蒯祥捧出一封奏折,“殿下,东南的一些官员上奏,商业大兴,运河繁盛,商船遍地,但却阻碍了粮船通行。”
“他们希望能开启海运,以海运代替河运。”
“并且劝我在上面署名。”
蒯祥觉得这个建议非常中肯,可朱允熥却面无表情的瞥了他一眼,“你没有在奏折上署名吧?”
“没有”
朱允熥拿过奏折用指甲在蜡封上画了深深的一道痕迹,“不准!”
“殿下,蒙元时期便有海运,只需两个月便可将一百万石粮食送到大都,从这一点看海运确实优于河运,殿下为何斩钉截铁的不准呢?”
朱允熥用奏折敲了蒯祥两下,“蒙元和大明国情一样吗?蒙元泉州海商有多少?大明如今可是禁海的。”
“休要做刻舟求剑的事情,海运取代河运虽是大势所趋,但你要知道孰轻孰重,如今河运才是主流!”
“蒙元什么时候开启的海运?是张士诚占据了高邮扬州掐死运河之后,可就算那样,你只看到送了一百万石过去,可损失了多少?”
“运河上我们还能把控,海上呢?那不是官员说什么就是什么?他说船只被海盗毁了,实际却将整船粮食都给私吞了,难道你能出海去问海盗去?”
“何况,你焉知出海的是粮船而不是商船呢?”
“你以为皇爷爷没想过海运?洪武十一年他只是送了两次便彻底废除,因为不确定性实在太大了,全看官员的节操!”
“可他最不信任的就是官员的节操!”
“海运要开,但却不是现在。”
“蒯祥,将我给你的几本书好好读读,要不然去银行柜台坐上两天,回炉重造一次?”
蒯祥被说的面红耳赤,这下才知道自己私自递上奏折是一件多么不稳重的事情。
他羞愧难当,急忙叩首跪拜,“殿下,微臣知错了。”
“凡事皆有根源,你要透过现象看到他的本质,你看奏折上的人,王茂,泉州人;吕中兴,泉州人;还有两个广东人。”
“泉州商人在蒙元世代都为海商,这是对朝廷的试探!”
“让锦衣卫去查查他们几个,他们必定出海走私!”
蒯祥现在就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微臣太过孟浪了。”
“先去做我安排下的事情吧。”
“是~”练子宁也对朱允熥更加钦佩。
此时,郑和突然来报:“殿下,沈王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