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众人的惊叹!极其新颖的考题!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衍圣公和礼部侍郎同时对三殿下发难,所有人顿时一怔,急忙竖起耳朵。
    朱元璋说道:“熥儿,那便说说你出这些题的用意吧。”
    朱允熥朗声回答:“皇爷爷,诸位臣工。科举沿袭至今其中之事由早已被众人所知。”
    “许多学子在考第三场时甚至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因为他们知道第三场策论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并不会对成绩有任何影响。”
    “既然如此,为何不将这种形式变更一下呢?”
    “孙儿此次更换考题,缘由便是如此。”
    “科举考试,丁是丁卯是卯,每一场必须都有它的作用,第一场考察八股,大明以儒家治国,若是不懂儒家,那还当什么官。”
    “第二场考察写作,他们必须懂得如何能言简意赅,用最少的话将事情说清楚。”
    “若像茹太素一般,一个小事便从三皇五帝扯到现在,写了一万多字还没写到关键地方,这不是浪费时间么?”
    “国家平常有无数大事处理,若都像他这般,朝廷还怎么运转?”
    “他们要知道,奏折不是自己卖弄学问的地方!”
    “而本次第三场考试,孙儿着重考察的是能力!”
    “科举为的不是光宗耀祖,更不是青史留名,更重要的是为国选材治理万民。”
    “若选出一堆书呆子,就如同宋濂所说瞠目不能对,那有什么用?”
    “洪武十八年考试录取进士一百二十人,结果一年后便有两人被处死,一百一十八人戴死罪徒流罪。”
    “竟然一个都没跑了全军覆没,缘何如此?还不是能力不足么?”
    陈升急忙反驳:“三殿下所说太过奇妙了吧,一个人的能力如何能够考察出来?”
    朱允熥看向宋和:“宋公公,还请将第三场的考卷给每人发一份。”
    “是。”
    这份考卷官员昨天晚上已经都看过了,第二次看依旧感觉头皮发麻。
    “陈侍郎那话我不敢苟同,能力为何无法检测呢?”
    “难道八股文不在暗中检测一个人的能力么?”
    “我只不过是将他科学化了而已。”
    “随便看一道题。”
    “某仓库失窃,四个小吏被锦衣卫传讯,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丙:乙和丁至少有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个人中两个人说的是真话,两个人说的是假话,那么下面哪些判断成立。”
    “一: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二: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三: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四: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五:说真话的是丙和丁。”
    “为国选材,他们可能被外放知县,更可能会碰到这种情形..”
    孔衲出列打断朱允熥的话:“莫非殿下想要将全国各地的所有案例都融入这一封考卷中,以此让知县断案时有常理可循?”
    朱允熥就好像看着一个白痴般:“有道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都说了,我旨在考察他的能力。”
    “若他能够解决此类题目,在日后若碰到同等难度的案子时,他定能轻松处理。”
    “而不是两眼一抹黑,最后只能依靠小吏,被小吏哄骗拿捏也不知道!”
    孔衲被朱允熥讥讽的目光刺痛了,“那殿下,此题何解?”
    “很简单!”
    “甲和乙说的话是矛盾的,所以两者必然一真一假。题中说两人真话两人假话,所以丙和丁定然也是一真一假。”
    “如果假设丙说的是假话,那就意味乙和丁作案,此时丁的话也就是假的。说明如果丙说假话,那丁说的也就是假话,与题干不符合,所以,丙的话一定是真的,丁的话是假的,丁就作案了。”
    “如此,甲说的四人都没作案就是假的,乙说的便是真的。所以答案选择第四个,乙和丁说真话了。”
    百官听到朱允熥的解答后瞬间恍然大悟!
    “这些题说穿了一点都不难,只是要理清其中的关系而已。”
    “这便是我说的能力。”
    “皇爷爷,我将这种题归纳为逻辑推理,出一道并不稳重,所以孙儿足足出了三十道!”
    “谁对的多,谁的能力便更强,以此确定分数,综合前两场的成绩录取便是。”
    逻辑推理...
    朱元璋闭上眼睛仔细思忖昨天的做题过程,发觉可不就是这样么?
    这个词,听起来就很科学!
    “陈升孔衲,你们还有什么话说么?”
    “这...”
    孔衲是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了,这些题看上去无比复杂,可听朱允熥讲完后众人又都觉得也就那样。
    能力两个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