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旱灾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被迫开放宣府、大同等地与蒙古进行贸易,但双方一直时战时和。</P>
    直到隆庆隆庆年间,明廷与俺答汗达成通贡互市的隆庆和议,才使明蒙紧张的关系得以缓和。</P>
    有明一代,蒙古诸部大多以河套为基地,时常袭击明朝腹地,明朝北方边防形势与河套的得失有着直接的关系。</P>
    河套的丢失是明朝边防政策失误频频的缩影。</P>
    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政治格局,而且对明朝中后期政治、军事、经济等产生了重大影响。</P>
    ……</P>
    解决盐商后,朱慈烺返回南京第三天,郑芝龙前来觐见。</P>
    朱慈烺在乾清宫召见郑芝龙,先安抚一番,然后调拨两百万两白银给他。</P>
    他把打造大明皇家海军学院的任务,全权交给郑芝龙,让郑芝龙负责建在南京造皇家海军学院。</P>
    皇家海军军官学院打造完成后,郑芝龙将正式上任大明第一任海军学院副院长。</P>
    朱慈烺相信,以郑芝龙的经验,两年内绝对能为大明训练出一批优秀的海军将领。</P>
    神武二年十一月,朱慈烺率领神武军和虎豹骑返回京师,在路上就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由于常年年滴雨未下,北方旱情严重。</P>
    回到皇宫后,以孙传庭为首的内阁成员立即求见,他们所说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旱情为主。</P>
    为了避免河南和陕西因为旱情再生事端,李岩和红娘子视察完河南旱情后,又马不停蹄赶往陕西视察。</P>
    为了应付北方和西北旱情,户部已经调拨大量银两抗灾,并救济困难百姓,内阁宗旨是一个人都不能饿死。</P>
    同时,工部也派出大量工人前往灾区打井。</P>
    现在大明可不是崇祯时期大明,可以说要钱有钱要人有人。</P>
    内阁首辅孙传庭把大明北方治理的井井有条,朱慈烺对此很是满意,他要的就是文官治理天下,武将率兵征战沙场!</P>
    朱慈烺传旨,命令陕西官员要负起责任,无条件帮助灾区灾民。</P>
    同时命令陕西总兵贺人龙,榆林总兵刘成虎,甘肃总兵高杰等,加紧练兵,为收复河套地区做准备。</P>
    这次收复河套地区的战斗,他准备让装备火器的边军区战斗,到时护国军五部只有虎豹骑参战。</P>
    近十万边军加上五万虎豹骑,朱慈烺认为能轻松收复河套地区,至于乌斯藏和新疆,要等旱情缓解,来年再做决定。</P>
    要说朱慈烺这个皇帝真的辛苦,为了解决甘陕百姓旱情,他又决定几天后亲自前往陕西。</P>
    此行目的有两个,帮助打井队安装压水机,这个只有他懂,也只有他能从系统兑换。</P>
    当然,朱慈烺此行还要视察陕西秦兵和边军训练情况,他想知道贺人龙他们是否还像崇祯朝一样……</P>
    ……</P>
    大明山西米脂。</P>
    一片焦黄的农田里,站着两个身影,男的英俊洒脱,女的英姿飒爽。</P>
    可是二人看着枯萎的庄稼,眼中都露出焦虑,脸上满是愁容。</P>
    这二人不是别人,正是前来视察的阁臣李岩和诰命夫人红娘子。</P>
    因为严重干旱,小麦基本上已经枯黄,如果不想办法救灾,第二年小麦基本上会绝收。</P>
    去年种植的农作物以红薯土豆为主,能吃饱饭后,很多农民今年都选择种植小麦,他们不想一直吃土豆红薯。</P>
    今年大明西北几乎所有河流都干涸,人们生活饮水都靠在河里挖的井水。</P>
    就算有点水,肯定要先解决百姓喝水吃饭问题,不可能再把水浪费在庄稼地里。</P>
    可是年后到现在,差不多十个月没有下一滴雨,夏天气温还特别高。</P>
    明末小冰河期,往年北方九月九开始下雪,如今已经十一月,虽然天气寒冷,却依然没有下雨下雪。</P>
    夏天炎热天气,导致大量水资源被蒸发掉,无论是小麦还是玉米,今年都无法成活。</P>
    整个陕甘地区,百姓都是先吃掉自家存粮,又吃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