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了个条件,换保姆可以,但新保姆的工资得在三年后回本。这老板女儿觉得挺难办到的,后来她去找她的商科老师指导,竟然想出了个好办法。”说到这里,赵不琼俏皮地对李一杲眨了眨眼,“老公,你猜猜这位老板的女儿是怎么做到的?”
李一杲一脸惊讶,连连摇头,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嚷道:“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老婆,你这是在编故事逗我呢吧?现实生活中哪有这样的事?工资发出去还能收回来?那保姆不会拿刀上门来闹吗?”见赵不琼只是捂嘴轻笑,他假装生气,催促道:“快说快说,真有这种事?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这老板的女儿啊,她找来了她的闺蜜,我们就叫她小忧吧,老板的女儿就化名小思。小思知道小忧村里有很多人做保姆,小忧的妈妈也是其中之一。于是,小思就提议小忧开个家政公司。小忧开始担心没生意,小思就承诺会帮她拉到一笔大单子,六个保姆一年的合同金额高达五十万。两人一拍即合,注册了家政服务公司,只投资了一万元,股份平分。”
“小思回家后跟她爸爸说,她找了一个家政公司来接替家里的保姆服务,一年的合同金额是五十万。第二天,她就带着小忧来和爸爸签了合同。家政公司聘请了小忧的妈妈和村里的几个熟练保姆来提供服务。公司的薪酬制度是固定工资加上虚股分红,如果保姆表现良好且服务年限达到要求,虚股还可以转为实股。”
“小忧的管理和培训能力都很强,客户非常满意。小思还带了其他朋友来考察,又开拓了两个新客户。第一年公司就完成了一百五十万的业绩,净利润十五万。所有客户都续约了,第二年业绩翻了一番,净利润达到三十万。第三年业绩再次飙升,达到六百万,净利润六十万。”
“这时候,小思想把公司卖掉。她觉得按照十倍PE估值,公司至少值六百万,打个对折三百万肯定没问题。小忧却觉得,自己这三年付出了很多心血和努力,而小思除了介绍客户,基本上什么都没做就白拿了百分之五十的股份,心里很不平衡。既然小思想卖公司,那她就买下来吧。于是,她和保姆们以及朋友们商量后,筹集了一百五十万买下了小思的股份。”
“最后,小思拿着这一百五十万回去给她老爸看,‘老爸你看,保姆现在换得多好!这一百五十万的保姆工资我也给你拿回来了!’这下你满意了吧?”
李一杲听得入了迷,等赵不琼一讲完,他猛地一拍大腿,惋惜地说:“这个小思啊,怎么就这么想不通呢?股份哪能随便就卖了呢!”他转头看向王隽谦,“王教授,你觉得呢?”
王隽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李总,这个故事的重点不在于股份的买卖,而在于如何把费用转化成业绩,再把业绩变成股份。这点确实很让人启发!”
李一杲由衷地赞叹:“哎呀,王教授真是博学多才,见多识广!你该不会也想让你的学生走这条创业的路子吧?”
王隽谦对这种方式自然了如指掌。然而,他也深知这其中的门道,从头到尾都需要相应的支撑条件:能拿到订单、管理者有出色的管理能力、员工也具备足够的职业能力,这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很容易就功败垂成。
王隽谦可不想自己去忽悠学生这么干,他生怕学生没干成,反而把责任推到自己头上。因此,他不会亲自出面,但如果是别人来干这件事情,那就跟自己没关系了。他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说道:“这确实是个可行的办法,但我亲自出面恐怕不太合适。”他深深地看了赵不琼一眼,笑着提议:“赵总,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帮我筹划一下这件事呢?”
赵不琼心里乐开了花,但脸上还是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说道:“哎呀,我能力有限啊。不过,既然王教授这么信任我,那我就试试吧。不过我可不敢保证一定能做成啊。”
王隽谦放声大笑,指着李一杲和赵不琼说:“你们两个联手,肯定没问题的!”
社会上总有人觉得大学教授们眼高手低,能说会道但干不了实事。这话在商场里或许有点儿道理,但要说投资年轻人,大学教授们可不含糊,甚至比那些在商海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还要独到和大胆。王隽谦教授就是个中翘楚,他投过不少学生创业项目,虽然多数没能如愿成功,但他每次投的钱都不多,所以损失也不大。而他最成功的一次投资,只用了十几万元就赚回了上千万。这足以证明,王教授在识人方面的眼光,比许多商场老手还要犀利。这也是他们的强项,识人、投人,比他们自己经商还要在行。
当然,精打细算、节俭度日,这也是教授们的通病。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吝啬,而是因为他们深知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都是自己辛勤努力和汗水的结晶,不是靠运气得来的。因此,他们可能会为了微不足道的一点儿钱而斤斤计较,哪怕付出的代价远超这个数目。这在商界人士看来可能难以理解,但对他们来说,这是对劳动成果的珍视和尊重。
王隽谦显然很清楚,眼前的李一杲和赵不琼,是值得投资的人。如果他们两人能够说动陈莉娜和周刚强,他当然也不会拒绝投资这两人。他递给赵不琼一张名片,笑道:“名片上有公司办公室的电话,小娜通常早上很早就去公司的,她也负责公司的客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