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后面的滴滴声打断了她缥缈思绪。
车驶入半山春水,朦胧的橙黄车灯照亮前路雪地,寂静喑哑,裹挟着清冷空气的迷离夜色晕染了一层薄薄暖光,无声寂寥的雪将暗夜变得靛蓝,天地沦陷在一片茫茫蓝调里。
门口,穿着黑色羽绒服的男人撑着一盏红色灯笼站在蓝光里,悠悠光晕照亮着地面那一小团雪,脚边摆着三个手掌大的小雪人。
他整个人温柔又安静的微低着头,不知在思索什么,灯笼的光晕勾勒出他流畅的身形线条,如同铅笔在纸上素描勾勒,他垂头游离的侧影被雪色与光影拉得悠悠长长,听到动静他看了过来,那双漆黑幽深的眸子里的迷离落寞很快被喜悦取代。
车停到他身前,杨沧降下玻璃,“怎么在这站着?冷不冷?”
“刚出来没几分钟,不太冷。”他举起手里的灯笼给她看,“做了这个给你。”
灯笼上面转着圈的字是他用毛笔刚写下的。
杨沧的视线从他手指的冻红上离开,落向那盏灯笼,“行书?”
“嗯。”周轩解释:“行书的字体飘逸洒脱、线条优美,具有一种动态的柔美和韵律感,而且浑厚饱满,适合做春联与过年。”
“可你写的好像不是春联。”她脑袋探出窗外,借着夜色与雪的倒影,眯着眼去看,读道:“晓看天色暮看云,也思君,坐也......”
寂静的夜晚,她的声音停下,周轩动了手指头转开了灯笼,晃悠悠地旋着避开了后面的字,咳了下,局促指着地面的小雪人,“你要不要下来看看,我和杨雾做的,鼻头上的小木棍都是她咿呀指挥着我插上去的。”
杨沧失笑,只当没看见灯笼照亮的朦胧光影里他泛粉的耳垂,推门下车,一边拿起一个小雪人端详,一边问:“怎么没回去?”
“一会走。”两人重新开始,他反而不好再赖着住下去,偏头瞧她平静的脸,迟疑道:“心情不好?”
“嗯?”杨沧愣了下,挑眉看他,“我有吗?”
他沉默地望了她几秒,走上前张开双臂,将人轻轻地抱在了怀里。
杨沧顿了顿,脑袋贴上了他的肩膀。
“或许吧。”
连她都不知道,有些事情哪怕年复一年的重演,她依旧不能心平气和的习惯。
静默夜色里,疏阔的树木被雪填满了欹斜枝干,杨空荡荡身后,停留着一盏泛着柔软暖光的红色灯笼。
笔断意连,黑墨扬洒,未读完的“思君”二字,正静静等着她回头。
大年初二,杨沧没什么安排,舒服的搂着孩子睡到自然醒,两人下楼时,周轩不知何时过来的,已经做好了饭菜。
佣人不在,他替补的倒勤快。
杨沧给孩子系上围兜,见周轩正在穿外套。
“你不吃?”她问。
“嗯,中午要去我爸妈那一趟,过年了,得去看看。”尽管这一年,两方的联系更少了一些。
“好。”杨沧顿了下,虽然是前公公婆婆,但她对那两人着实谈不上熟悉,相处关系更是有些微妙,沉吟片刻也只是说:“帮我给他们带声新年好。”
至于捎带礼品,她想了想,并没有说。
周轩找人把车从山里开了回来,驶出半山春水时,又往门边看了眼,一盏灯笼静静高悬在门灯下。
风吹过,灯笼旋着转圈,兜兜绕绕。
思君又思君。
他扭回发热的脸,压下心口的燥动暖流,踩下油门走远了。
这一年,盖完房子后周轩父母并未在老家停留,因为盖房和儿子生病住院都花了一大笔钱,两人打工挣钱的决心前所未有的高涨,尽管周轩计划让他们在老家找个清闲的活做,以后踏踏实实在老家生活,少受些罪,但老两口并不乐意这样的安
排。
周轩也不再过多干涉,他父母的主意有时候比他还大。
老两口租住在棚户区的一个小院子里,只租了侧卧一间房,周围都是打工的人,距离周柱的工地和张小燕干活的酒店都近,他俩住的倒也习惯。
小房间面积不超过十平米,周轩进去后,放下带过来的过年礼物,门都关不上了。
“你这,来看你爸妈带这么多东西干什么?”张小燕拍他背,叨叨着让他一会把东西都拿走了,“我和你爸可吃不了这么多东西,我们这啥都有,买啥都方便。”
她搓着手,略显局促,周柱倚在门外边抽烟,虽然不发话,但显然也是这个意思。
周轩没再这个问题上多争执,房间里太小连坐下喝口水说话都显得憋闷,一家三口就近找了个小饭馆。
他说起换个住处的事,张小燕摆手:“这你就别管了,我跟你爸住这挺好的,还有几个工友能陪着上下班,你年轻人不懂,这种地方我们住着才踏实。”
她连连拒绝着周轩的建议,在菜上来后,立马拿起筷子夹了一大给他放进餐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