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后来,太后也召见过丹娘几次。
丹娘性子爽利,有话直说,虽直白却不过分鲁莽,一切都恰到好处,反而让太后对她有些刮目相看。
尤其兰心女学扩建一事,要说皇帝赞同,不如说是太后觉得不错。
她年纪大了,最爱看这些年轻的孩子们聚在一处。
况且兰心女学扩建,准备收那些个平民女孩,更是于名声大大有利。
太后说了,若能让百姓之女也学着明理,那么定能夫妻和睦,阖家欢欣。各个小家过得好,不就是整个朝廷之幸?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
人家太后多目光长远。
丹娘将这话一说,众人便不好再说了。
消息传开,依旧有几户人家不愿继续在兰心女学读书了,丹娘倒也大大方方的,让账房统计了名单,将原先预交的束脩退给人家,这件事就算轻轻揭过。
二月底时,兰心女学扩建成功。
丹娘挑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让众人都搬了过去。
如今兰心女学的新处所外头是六间开间,又敞亮又宽阔,面朝东南,不缺日头,屋子里能照得暖烘烘的,人在里头坐着顿觉阳气充足,人也精神。
这六间开间都重新粉刷修葺,做成原先厢房的模样。
丹娘特地做了一番全新设计。
添了读书讨论的地方,还添了思过堂。
这是给犯了错的女孩儿们用的,一边面壁思过,一边不耽误听课。
其中三间给了世家子弟,另外两间分给平民女孩,中间一间又隔成了三部分,最大的一部分供先生休憩,另外的部分一分为二,是给两边女孩子们吃茶用点心的,里头软榻桌椅、花草摆设,一应俱全。
窗棱打开,正对着里头一方精心打点的园子。
正可一边休息一边赏景,一边还能说说笑笑。
原先这样弄的时候,孙大家还有些纳闷,她可没见过哪家学堂还设了这样的厢房。
丹娘笑道:“读书本就是辛苦之事,可也没必要没苦硬吃,学得时候认真学,休息了就可劲儿休息,有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休息好了学得才能更专注。若连这个道理都不懂,那另外一边的思过堂刚巧派上用场。”
孙大家听得两眼放光,连连点头。
她去与乔娘子这么一说,乔娘子掩口轻笑,与她耳语道:“我早就猜到夫人会这样说了,满圣京城里,上哪儿再找一个如夫人一般的妙人?”
兰心女学扩建期间,丹娘又先后见了好几位前来应聘的女学先生。
充分参考了孙大家与乔娘子的建议后,从中择了三位留下。
唯一让丹娘着急的,是教授医术药理的先生还没找到。
不是年纪对不上,就是性别对不上。
如此拖拖拉拉闹了大半个月,一无所获。
丹娘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在哪个时代,优秀的师资力量都是稀罕物。
这一日,吴大娘子喜滋滋地来了。
她带来了商线平息匪乱后的好消息。
“要不然说多亏了夫人您呢,这一趟走得又快又便宜,不但做了沿途州县的买卖,还顺利将货物运去了南朝,成了好大一笔的生意哩!”
吴大娘子都来不及吃一口茶,紧赶慢赶地就跟丹娘报喜。
丹娘听得心花怒放。
看着记载了满策的账簿,心下飞快算了算进项,不由得春光满面,喜色迎人。
“那也与吴大娘子你的能耐脱不了关系,若是换了旁人,怕也难有这样的进益!”丹娘并不独揽功绩,“我铺了明路,也要大娘子你会走才是。”
两三句话捧得吴大娘子笑眯眯,她又道:“说起来,这一趟经过肃州,见到了夫人的姐姐姐夫,他们两口子刚巧托我求夫人办点事。”
“噢,什么事?”
吴大娘子拿出一封书信递过去:“他们托我的车队带了几个人回来,都是一家子,说是原先是从京里头过去的,祖上原是太医,在肃州扎根了数十年,年前也帮了他们不少忙……噢,你还不知情,入冬那会子,肃州发了一场疫病。”
“要紧么?”丹娘一听,心悬到了嗓子眼。
“夫人放心,已经平息了,这家人就在其中立了不少功劳,也因此家里的老太爷身子不爽了,总想着回到京内瞧一瞧,夫人的姐夫便请书上奏,替他们家谋了这份恩典,可举家返京。”
“可惜……这一趟路远,天又冷得很,老太爷还没能熬到动身,人就没了。这家人也只好带着老太爷的衣冠同行,将他安葬在了肃州。”
丹娘听了一阵唏嘘。
看完了书信,她也明白慧娘两口子托付之事。
这老太医一家子离京太久,早就没有了根基,如今可能只有祖宅能落脚。
他们又是立了功的,圣上点头让他们返京,慧娘两口子便想让丹娘帮忙安顿。
她细细品味着信里的每一句话,忽然两眼放光:“这一家子有几人?都会行医么?”
“夫妇两口子,底下共有三子两女,皆会医术,都是老太爷一手带出来的。两个女儿就在肃州当地成了婚,便不能跟着一起返京。大儿子早已成家,有了两个小的,尚不足十岁,另外还有一对双胞胎儿子——”
说到这儿,吴大娘子压低了声音,“说来也是个故事呢,原先这家太太都没察觉到自个儿怀孕,那会子都过了三十了,等发现了肚子都起来了,这才意识到是老蚌含珠,又有了身孕。这一胎却生了一对儿子,母子皆平安。”
“这两子竟比大哥更有天赋,是天生学医的一把好手,只可惜……时运不济,总也出不了头,拖到如今也及弱冠之年,尚未成家。”
吴大娘子有些感叹地摇摇头。
丹娘问:“那……这府上的太太年岁几何?”
“都五十多的人了。”
丹娘更开心了。
太好了!年纪是大了点,可行医之人年岁大了才好呀,说明经验足有能耐,况且还是女子,这不正是兰心女学想要的先生么?
这家太太都五十多了,想必那位老爷也快六十了。
原先怎么都寻不到,这会子一来来了两个。
丹娘欢喜不已:“难为大娘子跑一趟,既是我四姐姐开口了,我哪有不帮衬的道理,何况我这儿正缺人呢,也不知道他们一家子愿不愿意来我的兰心女学……”
几日后,略作休整的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到了抚安王府。
丹娘开了正堂待客,足见尊重。
寒暄两句,她见为首的夫妻俩面色和气,人虽精瘦,但气色上佳,谈吐文雅,举止斯文,心里越发满意。
这家人姓何。
何老爷祖上便是太医,要说底蕴怕是没能比得过他们家的了。
丹娘将自己的意思说得清清楚楚,又笑道:“若能来我兰心女学,那真是我之福气……”
何老爷与太太对视一眼,又惊又喜。
他们北上归来,算得上无依无靠。
要说在京内谋差事,又谈何容易,正为生计发愁时,这位襄和夫人竟率先给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去授课,教女孩子们学些医术药理,既没有勾心斗角,又不用看人眉眼高低,真是再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