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农家饲养牲畜已近饱和,臣打算将后续孵育、繁殖出的多余家禽牲畜,优先租赁或售往新归附的韩、魏故地,助其恢复民生。
同时,也已应允部分自宋地迁来、颇有资财且熟悉商路的商人,可由他们出资向少府购买大量禽畜幼苗,转售至江南、蜀地等需求旺盛之处。
少府只收取本金,利润归其所有,如此可借商贾之力,更快推广畜牧,丰富各地食源。”
这一连串的数字和计划,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景,不再是冰冷的政令,而是切实关乎亿万百姓餐桌的具体措施。
利用新技术推广养殖,以租赁这种灵活的方式降低农户门槛,再通过商业网络加速扩散,层层递进,考虑周详。
赢宣听完,脸上终于露出赞许的笑意。
“好。能于细微处见真章,于实务中谋长远,方是为国理财之正道。刘邦,你执掌少府以来,诸事办理得宜,成效卓著,朕心甚慰。”
他略一沉吟,朗声道。
“赐少府令刘邦,白银一万斤,以为嘉奖。另,赐其家族子弟三人,入军事学院深造之名额。着宗正府,于宗室之中遴选贤良淑德之未婚女子,朕亲自为其赐婚。”
这三样赏赐,分量极重。
万斤白银是巨大的财富,军事学院的名额代表着未来的军界人脉和晋升之阶,而陛下亲赐宗室女为婚,更是莫大的荣耀和身份的提升,意味着其家族正式跻身帝国最顶层的勋贵圈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74章不合礼制(第2/2页)
刘邦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大喜过望,猛地跪伏于地,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
“臣……臣刘邦,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臣必当竭尽驽钝,为陛下,为大秦,效犬马之劳!”
一旁的王绾、李斯等人也纷纷动容。
他们深知这位少府令能力出众,尤擅理财聚敛,却也没想到其政绩能如此迅速地得到陛下如此厚重的肯定和赏赐。
王绾抚须感叹。
“刘大人真是干吏能臣,于钱谷俗务中竟能做出这般大文章,老夫佩服。”
李斯也微微颔首。
“开源节流,富民强国,少府确是成效斐然。”
厅内气氛因这番厚重的赏赐而变得热烈了几分。
赢宣待刘邦谢恩起身后,目光转向一旁那位一直沉默寡言、气质更为沉稳内敛的刑部尚书。
“张尚书。”
刑部尚书张汤立刻出列,躬身行礼。
“臣在。”
“新律修纂之事,进展如何?”
赢宣问道。
修订律法,统一原本各国迥异的法律条文,并废除残酷的肉刑,是他一早就定下的国策。
张汤从容奏对。
“回陛下。臣奉旨与廷尉李大人协同,已组织精通律法的博士、御史数十人,历时数月,将原大秦律法与山东六国,尤其是宋、明之地现行之律法、习俗,逐一比对、勘合。
去其苛暴,存其精要,取其共通,补其疏漏。并严格遵照陛下旨意,将所有肉刑条目,如黥面、劓鼻、刖足、宫刑等,尽数废除,代之以劳役、监禁、罚金等刑。”
他顿了顿,继续道。
“新修律法草案共分为律、令、科、比四大类,条款清晰,刑罚适度,旨在惩戒犯罪,教化百姓,而非以残暴立威。
目前所有条文已编纂校订完毕,缮写清楚,只待陛下御览后用印,便可颁行天下,一体遵行。”
赢宣点了点头,对于张汤的效率和严谨,他向来是放心的。
“草案文本,今晚便送至朕的书房。朕会连夜阅览。若无疑问纰漏,明日早朝之后,便可明发天下,宣告新政之始。”
“臣遵旨!草案即刻便送呈陛下。”
张汤沉稳应道,退回班列。
夜色渐深,厅内的烛火却燃烧得更加明亮,将每一位臣子的脸庞都照得清晰可见。
民政、军务、监察、财政、司法帝国最核心的机要在此处一一呈现、讨论、决策。
赢宣端坐于上,冷静地听取着,决断着,指引着这艘刚刚结束征战、正在融合新旧、驶向未知深海的巨舰,稳稳地破开波浪,前行。
待最后一位大臣的身影消失在殿门外,脚步声渐远,赢宣轻轻呼出一口气,眉宇间露出不易察觉的疲惫。
他刚站起身,便见十余名仪态端庄、容貌姣好的女子自侧殿缓步而出,整齐地向他敛衽行礼。
“臣妾等恭迎陛下。”
声音轻柔悦耳,如同微风拂过琴弦。
看着这些名义上属于自己的妃嫔,赢宣心中微微一动。
她们大多是在他登基前后,由宗室或大臣们依据礼制荐入后宫的,其中不乏才貌双全、家世显赫者。
然而自己登基以来,不是忙于征战整合,便是伏案处理如山政务,要么就是闭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