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走进大凉山。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尽管大凉山早早地进入了扶贫者的视野,但扶贫所带来的成效或许并不像人们想象的来得那样快。
    摆在大凉山面前的,依然有贫困、毒品等多道难题。
    李毅曾经在网上看见过一篇题目叫《泪》的小学生作文,这篇作文被称为“最悲伤作文”。
    文章作者是一个来自四川大凉山的12岁女孩木苦依五木。
    舆论围绕文章是否为女孩亲笔所写,及作文是否反映了真实情况,引发了一番争论。
    然而,争论归争论,这篇作文还是令大众的视线再一次聚焦在这个许多人都曾听说过的贫困之地—大凉山。
    “饭做好,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
    李毅查阅资料了解,大凉山由两个地区—西昌地区与LSYZ治州合并而成,下辖17个县市,其中13个为国家级贫困县,是SC省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
    其中,凉山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总人口473万人。
    因该地区海拔高、地势陡峭,河流湍急,自然条件恶劣,大凉山地区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
    就像“最悲伤作文”透射出的浓郁忧愁一样,大凉山长期被贫困所缠绕。
    曾有媒体如是记录在大凉山见到的一间民居:“推开一扇破旧的木门,屋子分成两半,左侧是牛圈,杂草上散落着牛粪,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右侧是人居住之地,借着手机光亮才能看到床铺—一块木板搭在4摞砖头上。”
    当地的地理条件,是造成这种艰难的原因之一。有当地农民曾向媒体坦言,哪怕再勤苦劳作,有时也会颗粒无收,“比如在山上种东西,长好了突然来场暴雨,一场小泥石流过后,什么都不剩了,又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把土地归置清楚,再次耕种。”
    生活的贫苦致使当地彝族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受教育时间短,文盲、半文盲人数多年来不降反升。
    2013年年末,媒体曝光大量大凉山童工的照片,有些孩子为了每天二十多块钱的工资,去小煤窑里当童工,只是为了能吃饱饭,他们在小学一二年级就辍学,甚至得到父母允许外出打工。
    2014年1月,就在深圳一批年幼童工被遣送回大凉山后不久,LSYZ治州布拖县警方再次出动大批警力,在路上拦截下35名正欲外出打工的少年。
    这些被拦截的十几岁少年为此十分沮丧,准备接孩子回家的家长们脸上也充满质疑:“出去打工至少能吃饱饭,为什么不让出去?”
    .......
    李毅和孟子艺在大凉山主要走访了布托、昭觉、金阳三个县。
    最后的落脚点是金阳县丙底乡打古洛村。
    从西昌开车到打古洛村是当地扶贫干部丰国军来接的他们。
    丰国军开的是一辆十分破旧的手动挡赛欧,足足走了七个多小时才到。
    这是李毅到过最偏远的山村。
    有一种让人绝望的远离繁华的感觉。
    在这里李毅和节目组的众人感觉到大凉山扶贫确实比其他地区要艰难太多。
    这不禁也让他们对在这里的扶贫工作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到村里后,几人就看了一个7.8岁的男孩背着满满一大竹楼杂草在路上行走,看起来十分吃力。
    孟子艺见状喊了一声:“小朋友。”
    小男孩闻声吓了一跳,背着竹楼怔怔的站在路边,看着这群陌生人。
    打古洛村一共有300多户人家,但却因为是高寒山区彝族聚集村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张陌生面孔。
    现在小男孩似乎一下子把一年的陌生人都见完了。
    “小朋友,你割草回家吗?”李毅向小男孩身边凑了几步,开口询问道。
    小男孩下意识的点了点头“嗯”了一声,然后有些慌乱的背着竹楼警惕的后退了两步。
    不过当他看到丰国军后很快放松了警惕,叫了亲切的叫了一声:“布吉叔叔。”
    丰国军走上前,摸了摸小男孩的头。
    “尔古,你一个人出来割草,你姐和弟弟妹妹呢。”
    被叫做尔古的小男孩咧着嘴冲丰国军露出了一个笑脸。
    “姐姐在家做饭,弟弟妹妹都和姐姐在家里。”
    李毅走到丰国军的身旁,看着他背上的背篓说道:“你叫尔古是吧,今年几岁了,背这么大一个背篓累不累?”
    小男孩这次没有退后,不过还是下意识的看了丰国军一眼。
    丰国军笑了笑,说;“尔古,哥哥和姐姐都大明星来自很远的大城市,他们到村子里看看你有没有需要帮助的。”
    丰国军说完,下意识看了李毅一眼。
    李毅倒是没怎么在意,和丰国军一样亲昵的摸了摸尔古的头。
    “尔古,可以带我们去你家里看看吗?”
    小男孩尔古澄澈的目光盯着李毅几人看了好一会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